搜尋此網誌

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淨空老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325集--執持名號,一心嚮往,事一心;還歸一心,理一心


淨空法師 2016年4月19日講於香港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七百七十五頁倒數第六行。
  【解】又《彌陀疏鈔》雲:“ 執持名號,一心嚮往,即事一心。執持名號,還歸一心,即理一心。”
  蓮池大師非常難得,用這麼幾句話,就把什麼叫“事一心”、什麼叫“理一心”給我們講清楚了。講得清楚,我們聽的人未必能明白。這是真的。這一句話很重要。
  念老實在不容易,將祖師大德注疏裡頭的精華引用在這個地方交給我們,我們要感恩。
  麼叫“事一心”?都在持名,就是“信願念佛 ”。“信”,一定要相信西方極樂世界真有、要相信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不是假的。
  《金剛經》上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是對誰說的?對明心見性的人說的,不是對我們說的。對我們佛也常講,“相”有性無,理有事無,講這些講得很多。
  “相”是什麼?物質現象。物質現像有沒有?說真的,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跟近代量子力學家所發現的完全相同,宇宙的三個奧秘:“物質”是什麼,從哪來的;念頭是什麼,怎么生的;還有一個困惑——自然現象,所謂大自然
  佛法講“因、緣、果”,講“因、緣、果”就不是自然,“因、緣、果”在這三個里面都講得通。物質現象、心理現象(念頭是屬於心理現象,現在叫“心理學”)、自然現象,都離不開“因、緣、果”。這佛對誰說的?對初機說的。
  釋迦牟尼佛一生真的是辦學,他循序漸近,先辦小學,就是講小乘經,在鹿野苑,辦了多久?十二年,佛教的小學十二年。我們現在世間的小學是六年,佛是十二年。
  十二年向上提升,中學,中學辦多久?八年。中學畢業之後,中學講“方等經”,屬於中學的教科書。
  大學講“般若”,《金剛經》是大學的課本,不是中學的、不是小學的。大學辦多少年?二十二年。
  最後八年講“法華”,那是研究所。
  教是教育,是不是宗教?如果用中國漢字來講,它是宗教;用外國的定義來說,它不是宗教。
  中國“宗教”這兩個字怎麼講法?
  “宗”,你查字典,《康熙字典》解釋得很清楚,“宗”有三個意思:第一個,是主要的;第二個,是重要的;第三個,尊崇的,尊重、崇尚。有這個意思。
  “教”也有三個意思:教育,教學,教化。
  那麼“ 宗教”連起來,意思就很清楚了。“宗教”兩個字連起來,我們可以這樣說:“宗教”是人類主要的教育;“宗教”是人類重要的教學;“宗教”是人類尊崇的教化。宗教是教育,主要教育、重要教學、尊崇教化,它怎麼會跟迷信掛勾?!

成佛與念不唸書沒有關係,不認識字的人也能成佛


  中國的“宗教”是指“儒、釋、道”,“儒”是教育;“佛”也是教育;“道”牽涉到神仙,道教有神仙,佛教有佛菩薩。
  諸位要曉得,“佛菩薩”是學位的名稱,像現在大學有博士、有碩士、有學士。“佛陀”,最高的學位叫“佛陀”,第二個學位“菩薩”,第一個學位“阿羅漢”,就像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每個人都可以拿到博士學位,而且佛講得很清楚,一切眾生,主要是說天、人,本來是佛,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你修行能成佛,是當然之理,哪有不能成佛的道理?!你只要依照經典裡面所說的方法,你用功幹,肯定能得到。
  還奇怪了,與念不唸書沒有關係,不認識字的人也能成佛
  這在中國有個最有名的代表——唐朝惠能大師,砍柴的樵夫,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他幾歲成佛?二十四歲。二十四歲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他成佛了。成佛了怎麼樣呢?儒家的經典、佛家的經典、世出世間一切法,你把經典念給他聽,他講給你聽,講的一點都不錯,他有這個本事。
  所以我們在《壇經》上看到,多少人向六祖請教,自己學習的經典學了多少年,還有地方有問題,六祖說你念給我聽聽。念完之後,六祖給他講解,他開悟了、他明白了,古時候有,真有。
  伊斯蘭教的穆罕默德,跟六祖惠能大師一樣,沒念過書、不認識字,你看他能講一部《古蘭經》,伊斯蘭教最重要的經典,別人給他記錄下來的,是他講的,沒念過書。
  這個事情與唸書不唸書沒關係。與什麼有關係呢?與我們今天講這些有關係,“事一心”、“理一心”有關係。“事一心”小悟。小悟就不得了。
  外國人講,不是中國人說的: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二十一世紀就是今天,就是現在,現在社會問題很多),只有中國孔孟學說跟大乘佛法,湯恩比博士說的,英國人,一定有辦法解決。
  那中國“孔孟學說”是什麼?大乘佛法又是什麼?我在馬來西亞有朋友問過我,孔孟學說是什麼?我回答他四個字,仁、義、忠、恕,這就是“孔孟學說”。
  孔子一生講“仁”。“仁”是愛人,這個“仁”字是兩個人,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看到別人就想到自己,要愛人。
  “ 義”是什麼?“義”是講道理,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應當合情合理合法,這叫“義”
  孟子一生 “ 義”,孔子講“仁”。孟子 “ 義”,“仁者愛人,義者循理”,就是遵守道德,遵守社會的風俗習慣,不能違背。
  “忠恕”兩個字,這是《論語》上說的,“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在那個時候有人問:孔老夫子到底講什麼?他的學生回答得好——“忠恕而已”
  “ 忠”什麼意思?“忠”就是我們今天所講的正能量你看“忠”這個字,上面“中”,下面是“心”,心在當中,不偏不邪,這是“忠”,大公中正。
  “  ”,“恕”是許許多多人把事情做錯了,怎麼處置?要饒恕他夫子一生行“忠恕之道”,沒有人不尊重他,沒有人不聽他教誨
  什麼要用“恕”?他做錯事情總有原因,你要能把原因找到佛在《無量壽經》,我們讀的這個本子,後面有講到,就是夫子的“忠恕”,佛講得妙。“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佛陀這幾句話就是解“忠恕”,為什麼?“先人無知”,他自己不懂,他的父親母親沒教他,他的祖父祖母也沒教他父親,再推上去,高祖父、高祖母也沒有把兒子教好。他今天做錯事情,你怎麼能怪他?!這叫“恕”。

用中國聖賢教育能化解世界上的一切衝突


  在整個世界,五千年曆史所記載的,中國外國,最懂得教育的是中國,所以中國世世代代都出聖賢。這些聖賢,我們學了佛之後,把佛經跟這些聖賢人一對照,發現什麼?發現他們都是佛、都是菩薩。
  孔子、老子、孟子、莊子如果在印度出生,人家就叫他佛、菩薩;釋迦牟尼佛如果是生在中國,中國人就稱他做“聖人”,所以中國講“聖、賢、君子”,印度人講“佛菩薩、阿羅漢”,同樣一個意思,用的詞彙不一樣,完全平等的階級。孔子在印度人家就稱他佛陀,他大徹大悟,說出來都是一樣的。
  天我們看到做錯的太多了,錯得太離譜了,怎麼可以隨便殺人放火?!
  我這兩天聽到新加坡傳來的信息,好像是有華人把伊斯蘭教的人是殺傷了三個人。傳來這麼一個信息,我還沒有搞清楚到底為什麼緣故。為什麼會發生這個事情?
  類似這些事情過去也有人問過我:如何能化解衝突?要是中國古聖先賢,咱們就問老祖宗,老祖宗就四個字告訴我們——教學為先,人是教得好的。一定要相信“人性本善”,我們的老祖宗把這句話寫在童蒙教科書第一句。《三字經》誰念?五六歲的小朋友念的。啟蒙的時候,私塾啟蒙,“人之初,性本善”,這句話跟佛經上說得一樣。大乘經教裡佛常說,“一切眾生本來是佛”,跟“性本善”是一個意思。
  誰的心最善?佛的心最善,佛是真心,沒有妄心。人人都是佛,人人都有真心。我們現在把真心迷了,用的什麼?用的妄心,妄心裡頭有自私自利,有是非人我,真心沒有。真心是真的嗎?真的,你細心觀察你能看到。

胎教很重要,出生後開始一千天的教育更重要


  什麼人用真心?小孩剛出生,我講經的時候常說,人生百日,你出生一百天,你看看這一百天,也就是說三四個月的小孩,你看他的眼神,你看他的動作,多麼可愛,他還不認生,不知道哪個爸爸,哪個媽媽,他對每個人都是那麼愛,都是那樣的笑容,都是那麼歡喜,這是什麼?這就是真心。慢慢長大了,受了外面境界的污染,愈染愈深,真心不見了,全是妄心。
  自私自利從哪來的?學來的。誰教他?父母教他。所以中國教育,教育的權力、教育的責任是父母,為什麼?父母最愛兒女,父母是兒女第一任的老師,紮根教育全是父母的事。
  紮根要多久?三年,就是從出生一千天,這一千天當中,媽媽要把小孩看好,不能讓小孩看見的,別讓他看到,要躲避,不能讓他聽到的也要躲避,不能讓他接觸到的,那是什麼?負面的,違背倫理道德的,不能看,不能聽,不能接觸,把小孩看好。三歲小孩,無論什麼人,家裡頭的大人,男女老少,在小孩面前,說話動作舉動都得規規矩矩,為什麼?他在學,有樣學樣,他這樣學了一千天
  到三歲,學了一千天,他就懂得是非善惡,不善的,他會排斥,不接受;善的,他歡喜所以古諺語有句話說“三歲看八十”,這個意思說,三歲養成的根,這個教育的根,到八十歲不會改變,根深蒂固,這聖賢的根。
  現在教育成了問題,成了問題在哪裡?父母的教育權,父母的這個職責,被國家取而代之,父母沒權了。以前父母有權,家有權;現在家沒有了。從前家是大家庭,大家庭有學校,學校就是私塾,就是“塾”,“私”是我們現在人說的,以前就叫“塾”。
  “ 塾”就是學校。學校在哪裡?從前家庭是四合院,正中是大門,兩旁還有側門,兩房旁邊有廂房,這兩邊的廂房叫“塾”,那就是教孩子讀書的地方,叫“塾”。為什麼有兩個?男女不同席。小孩五歲,男女就要分開了,男子是一個教室,女孩子是一個教室。大家庭,興旺的大家庭有七八百人,衰落的家族大概也有兩百多人,通常正常的家庭三百人左右,小孩不少,有好幾十個,男孩、女孩分開來。
  女孩比教男孩還要嚴格,為什麼?因為她有教學的權力,在她手上,她將來生的兒女她要教這個家庭後代有沒有聖賢人出現,女人的責任!男人多半在外面賺錢養家糊口,比較起來他的工作輕一點。家裡出不出後代、後代出不出賢人,媽媽的責任,所以教女孩子比教男孩子更重要,更嚴格。
  這種教育在中國教了五千年,有歷史記載。
  從黃帝到滿清滅亡,民國就改變了,把這個教育權從過去家庭負責的、父母負責的,國家取而代之。這不過是一百多年的事情,國家取而代之,做得沒有從前家教得好。

讀聖賢書的人對社會安定的貢獻很大,是默默無聞的貢獻


  所以古時候家教人才都是家庭培養的,國家採取考選的製度,縣考每年考一次,縣考秀才;省考舉人;殿試,殿試是皇上做主考官,國家來辦這個考試,考取了叫“進士”。我們就知道,“進士”、“舉人”、“秀才”是學位名​​稱,就像現在學校“博士”、“碩士”、“學士”。
  考取秀才了,你一生可以從事於教學工作,你不必搞其他的職業,為什麼?國家有一份工資養你,雖然不多,溫飽夠了,不至於挨餓挨凍。
  諸位看《了凡四訓》就明白了,袁了凡是明朝時候人,考取秀才,你看國家給他,那個時候用糧食、用米,一年九十多石米,九十多石,一家吃不完。吃不完的賣錢,有糧食給他,他可以安心讀書、好好讀書,參加省考、參加殿試。
  考不取的人有,考不取的很多,這些人也很了不起,國家這一份俸祿沒有白給,為什麼?社會的安定他們有功勞,這些人都是賢人、君子,讀聖賢書的,起心動念言行造作,斷惡修善、積功累德,他們在幹。所以社會上的安定和諧,他們做出榜樣。民間有了糾紛,他不去報官、不去找警察,找誰?找教書先生來評評理,教書先生就會做和事佬,這問題他化解了。
  所以社會安定,讀 ​​聖賢書的人貢獻很大,這是默默無聞付出的貢獻在佛法因果上講,這一生雖然他讀書沒有考取功名、沒做上官,來世發達,為什麼?這一世存好心、行好事、做好人,這他做到了,來世的福報比這一世要高。這個道理我們懂得。所以你看教學多重要。

現代教育縱然學科學技術,但倫理、道德、因果教育沒接觸過

 
  我們是國家來搞教育,是跟外國人學的,不是跟老祖宗學的,老祖宗是家學,老祖宗是大家庭,不是小家庭,小家庭也是跟外國人學的,不養老了,老年人可憐!小孩的時候父母沒有教育權,父母沒有教育的責任,小孩可憐!一生縱然學到科學技術,倫理教育沒學到,道德教育、因果教育、聖賢教育統統沒有接觸過,他今天做錯了事情,你怎麼能怪他?!
  那怎麼樣?教。現在既然是國家主持教育了,國家就要負起教育的責任。國家最重要的是培養師資。
  什麼人能當老師?沒有愛心的人不能當老師。
  什麼樣的愛心?愛學生跟愛子女一樣才有資格當老師。中國的教育沒有別的,就是個“愛”字。古人你看,“師徒如父子”,老師對學生的教導,比對他兒女還重要。為什麼?學生當中有出息,將來發達的時候,學生不會忘記老師。老師的兒女有困難,學生會照顧,做老師就放心了。我有那麼多學生,那麼多人照顧我的後代,他快樂。
  現在一切這些權責國家包辦,但是辦得沒有從前那麼好。這個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官員,從前做官叫“父母官”,縣市長是父母官。現在縣市長不是父母,不像父母那樣愛護子女一樣。你看從前做個知縣、縣長,這一縣的人民叫“子民”,他是什麼?他是你的兒孫,你得好好照顧他,現在沒這個概念了。所以我們從歷史上去找原因,原因就出在此地,聖賢書不讀了
  佛經是聖賢書,我們在年輕的時候,以為它是迷信,宗教、迷信,從來沒有看過,也沒有動過這個念頭,想去看看經典,沒這個念頭。
  我二十六歲跟方東美先生學哲學。方老師桐城人,方苞的第十六代。方苞是桐城派的創始人,這個學派影響明、清兩代。所以我們家鄉讀書的風氣很盛。
  小時候太小了,沒有上學,但是這學校我見過,還有一些印象。古建築這個四合院前面這兩幢房子,我知道那是學校,現在人叫“私塾”,有這麼個印像還在。現在四合院沒有了,恐怕縱然建四合院,也不會建兩個房間在那邊。

宗教不重視經典的學習,搞的全是祈禱,難怪被人說成是迷信



  問題怎麼解決?問題要認識宗教。所有宗教都不是迷信,所有宗教的經典都講到人性,都講到倫理、道德、因果,非常重要。現在的宗教確實它不重視經典的學習,把教育丟掉了,第二個就是完全搞祈禱的形式,這個就叫人家說迷信了,人家說迷信不能怪人家,為什麼?你做的樣子不對,不能怪社會大眾,要怪宗教本身。
  釋迦牟尼佛在世從開悟之後就教學,一直到他圓寂,他七十九歲走的,一生教學四十九年,我們看他所教的,你看四個層次:“阿含”; “方等”;“般若”;“法華 ”。這四個等次就是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他一生搞教育。
  這些祈禱裡頭這些儀規(像經懺佛事這個),這是後來中國祖師大德們編的。“緣起”是什麼?我曾經是很關心這個:到底是誰提倡的?為什麼要幹這些?這些佛提過,這是一種紀念追悼、是一種感恩,像我們祭祖先一樣。
  我年輕時候,剛出家沒多久,那個時候我親近台灣的道安法師(過世很久了)。那個時候道安法師將近七十歲,他辦了一個“大專佛學講座”,我在那個講座裡面擔任主講,所以跟他老人家走得很近。我有一次向他請教,我說這種經懺佛事這些儀式什麼時候有的?他想了一想告訴我:大概是唐明皇,安祿山造反,這個動亂平定之後,他在每個戰場建一個寺廟,叫“開元寺”,“開元寺”是什麼?就是忠烈祠一樣,請這些法師來做佛事,定上這些規矩來做超度的佛事,就是追悼紀念。他說可能是從這開始,以前沒聽說過。皇上這麼一提倡,那大戶人家家人有過世之後,也請和尚回家去唸念經,可能是這麼起來的。這個雖然是沒有確切的證據,是很有可能,老和尚說話不隨便說的。後來這些祖師大德也提倡,像我們今天提倡祭祖,意思完全一樣。提倡祭祖用意在哪裡?提倡“孝道”。
  中國傳統的文化核心兩個字:一個是“孝”;一個是“敬”。“孝敬”“孝”是中國文化的根,“敬”是中國文化的本“孝”用父母做代表;“敬”用老師做代表。人生在一生跟你最親的人就是父母、老師,最愛護你的人也就是父母、老師。無論你犯什麼過錯,他都會原諒你,他都會幫助你,讓你回頭。

今天佛教沒有講經教學了,除早晚課之外全是經懺佛事,這變質了


  所以到今天佛教變質了。我們所看到的、所接觸到的都叫人想到是迷信,教學沒有了要知道,寺院、庵堂全是學校,在兩百年前(這是方東美先生告訴我的)。兩百年前寺院、庵堂都是佛教的學校,都有出家人在那裡修行、講經、教學,所以它社會安定,它問題解決了。現在沒有了,現在除了早晚功課之後都是經懺佛事。
  所以宗教要回歸教育,所有的宗教要回歸教育,要互相學習。互相學習宗教跟宗教之間的矛盾化解了。不互相學習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別人;還有很多連自己的都不知道,太多了,他怎麼會不衝突?!怎麼會不發生誤會?!
  宗教不能沒有。湯恩比博士說得很好:人類的歷史先有宗教後有文明,文化文明是從宗教產生的。如果沒有宗教做根、做根本的那種文化,出現在這個世界頂多兩百年就沒有了。他是一個研究世界文化史的(就是湯恩比博士),他告訴我們:全世界這五千年當中,曾經出現二十多種文化文明,都沒有了。這個四大古文明都是由宗教支持的,前面三個古文明消失了,也是先把宗教丟了,後來就問題出現了。現在我們還有“儒”、“釋”、“道”,如果“儒”、“釋”、“道”沒有了,中華文明估計還可以一百年,一百年之後沒有了。文明沒有了,這個世界是什麼世界?野蠻的世界。麻煩就大了!
  今天我們看整個世界,頭等大事是什麼?要救中國傳統文化。怎麼救法?要學漢字,要學文言文,要讀古書有能力讀《四庫全書》,把《四庫全書》講清楚、講明白、講透徹,翻成白話文,再從白話文翻成外國文,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夠受惠。
  我們中國老祖宗心量很大,不僅是留給自己的子孫,留給天下人。希望什麼?天下太平。你看這個心量多偉大!張子所說的“ 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我們要把這兩句話牢牢記在心裡,要實踐、要把它做到,中國有救,世界有救。這就應了外國人說的話了:解決二十一世紀社會問題要靠中國孔孟學說(“仁、義、忠、恕”)、要靠大乘佛法真誠慈悲。
  我們今天在此地講的“一心”,“ 事一心”、“理一心”都是真誠、慈悲。“事一心”是表面的真誠、慈悲,“理一心”是真正的真誠、慈悲,是從真心裡面出來的。“事一心”還是從妄心出來的。我們一般人講的“心”,起心動念,這個心裡頭出來的;真心是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就是人性本善。
  我們學佛,特別是學大乘,大乘就是建立在“一心”
  昨天前面跟諸位講的“一信”,“信、解、行、證”的“信”,“一信”跟“一心”是一個意思,“一信”是表面的,“一心”是裡面的,手背手心外面看到是“一信”,裡面是“一心”,才能真成就,“二”就不行了,“一”才能成就。

英國人說:只有中國人有能力統一全世界


  所以湯恩比博士晚年,因為他一生經過兩次世界大戰,二次世界大戰是兩顆原子彈結束了,他看到了。看到他非常憂慮,第三次世界大戰就是核武戰爭,核武戰爭沒有輸贏,是同歸於盡,那就是地球的毀滅,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能存在。他天天為這樁事情睡不著覺,最後想出一個方法,唯一可以避免三次世界大戰的發生,只有怎麼樣?世界統一。地球是一個國家,一個國家不會發生戰爭(他這個想法)。
  我們跟他沒見過面,他是1975年過世的(我們沒見過面),他是個歷史哲學家。我相信他這個想法是從中國歷史“夏、商、週”來的,“夏、商、週”的天下統一是文化統一,不是政治統一,不是軍事統一,文化,就是車同軌、書同文,用這個統一。
  所以他說了:只有中國人有能力統一全世界。這個話說出來之後很多外國人害怕,中國崛起來可不得了,過去都對中國對不起、欺負中國,現在中國人起來怕報仇。所以真害怕,過去做的事情做得太過分了。湯恩比說得好:是中國文化。中國文化是什麼,這西方人很關心的。

中國人統一全世界,就靠這本書


  我們最近這三年,今年不算,過去。去年、前年、大前年這三年,我們在聯合國辦活動,把這個《群書治要360》第一本翻成英文了。這個書是我們在馬來西亞講經的時候,馬哈迪爾長老(前首相)要求我做的,中文本翻譯出來之後我介紹給他,把內容略略介紹給他聽。他急著要看,他說太好、太難得了,急著要看,要翻譯。所以蔡老師他們這一個小組就負責幹這個事情,每一個星期翻多少,這一份就送給他看,先送給他看,也請他修改。所以他是最初看到了,每一個星期送一份,每一個星期送一份,這個全書翻譯完,大概還要兩三年。
  現在我們翻譯的已經到第四冊了,英文第三冊完成了,我們把英文本在聯合國分送給每個國家大使,我們就告訴他:中國人統一全世界就這本書,你看看怎麼樣?沒有一個反對的,個個歡喜。我說中國人統一全世界不是政治統一,你們是獨立主權國家,不是軍事統一,不是科學技術統一,也不是經濟貿易統一,是中國《群書治要》統一我們看到的反響好,沒有一個不歡喜,真難得!

我們有使命、有責任,要把《群書治要·續篇》做出來


  這個事情是大事情。唐太宗做了一樁好事情。從《四庫》裡頭節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文字抄成一本書給他看。他沒有時間看,《四庫》他沒法子,讀這部書等於把《四庫全書》全讀了。
  可是他的這部書從三皇五帝到晉代,他前面是晉朝,“隋、唐、元、明、清”這個五代還有很多好東西,這裡頭沒有。所以我們有使命、有責任,要把《續篇》做出來。要培養一批年輕的、能夠讀《四庫全書》的人,像現在這個體例去編下半部。前面是“正篇”,再有個“續篇”,也限五十萬字(五十卷),將來這個就是一百萬字。這一百萬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你沒有時間讀書,讀這一部就夠了。
  這部書能夠幫助你一生得到幸福美滿的人生,你要不要?要。誰不要幸福美滿?!它能幫助你家庭和睦,家和萬事興;它能幫助你事業順利成長。無論從事哪一行、哪一業,都幫上忙。這書到哪裡去找?!寶。幫助社會安定,幫助國家富強,幫助天下太平,這個書人人必讀
  我們要幹這個事情,這非常有意義,這真正是一樁非常偉大的事業。你看能幫助人,從“修身”到“世界和平”,怎麼樣?世界上每個國家人、每一個族群的人都念這部書。
  英國人來找我,想辦漢學院。研究漢學院教什麼?我直截了當告訴他,就教《群書治要》。他修學期間四年,四年能把這本書念通、念背,都能背過,他就有能力編《續篇》,普遍到全世界,大學“古漢語學院”要常設,不是短的,世世代代我們要培養這個人才,不能讓它斷絕,中國有救了,世界有救了。根就是“事一心”、“理一心”,這是倫理教育、是道德教育、是聖賢教育,必須要學的。
  念佛人學了之後得到的結果是究竟圓滿,為什麼?來生西方極樂世界,不會錯。正是像《蓮池大師疏鈔》所說“還歸一心”。這是大乘終極的目標,就是幫助你回歸“一心”。
  麼是“一心”我們眼睛看,看到所有的色相,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是智慧。心裡怎麼樣?沒有起心、沒有動念這叫“一心”。起心“我喜歡”、“我討厭”是凡夫,就是你回歸到妄心去了,二心、三心,“三心二意”去了。行人跟他不一樣地方就是他回歸一心,回歸一心是他沒有起心動念,看得清楚,聽得明白,沒有起心動念。念佛的人他起了個念頭就是“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第二念,用“阿彌陀佛”幫助你回歸一心,這就是念佛法門無比殊勝的原因其它的法門很難,稍稍動個念頭就是妄想。
  不能起心動念這人就成佛了,回歸一心就成佛了;如果有起心動念,沒有分別執著,這人是菩薩;比佛低一等,佛不起心、不動念,他起心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再降一等,有分別、沒有執著,是阿羅漢;我們起心動念、分別執著統統具足叫“六道凡夫”。

連佛經的基本名稱都不懂,是盲修瞎練


  佛經上這些名詞意思都要搞清楚、搞明白,你就知道學佛的人在學什麼。如果他連這個都不懂,那他是假的不是真的,盲修瞎練。
  真佛至少不執著,不執著,就沒有競爭;沒有競爭,就沒有對立,你看衝突化解了。
  為什麼叫你放下不能執著?因為全是假的,《金剛經》上說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沒有一樣是真的,你爭什麼?
  所以“儒”跟“佛”,中國傳統文化從小教“讓”,沒有教競爭的,你在這一點看,東西方的這個教學,這種從紮根。我們在外國,在歐洲、在美國,幼兒園小朋友就教競爭,這麻煩!競爭升級,就是鬥爭;鬥爭升級,就是戰爭。這不是辦法。
  要想消除戰爭,就要消除鬥爭,要消除競爭,我們提倡讓,不提倡爭,讓永遠沒有競爭。
  人總要修德。真正有德行、有學問,真正愛人,真正能幫助人,壞人也喜歡你,壞人也尊重你,也不敢害你那是什麼?那就是人性本善,要相信性本善。

中國古人教學的理念、教學的方法能開智慧,外國沒有


  再看底下這一段:
  【解】《那先經》雲,諸善之中,獨有一心最為第一,一其心者,諸善隨之。
  這個話佛說的。諸善當中“一心”最可貴,這是佛祖教人“一門深入”的理論根據你看中國教學教你怎麼樣求學?“一門深入,長時熏習”。“一門”,“一門”什麼?一部經你要學《無量壽經》,就這一部《無量壽經》,怎麼修法?讀經。讀經這個修法,就是專對知識分子,喜歡讀書人。你看佛多巧妙,不用別的方法,喜歡讀書就用讀書這個方法。怎麼樣?前面所說的——放下。讀書,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每天讀這個書。分量大的一天念一遍,像《法華經》那麼大的分量;像我們現在學習的這個《無量壽經》沒那麼大,《無量壽經》跟《法華經》比,大概十分之一。換句話說,一天念十遍。天天要念,什麼意思不去管它,只是念經,字沒念錯,句子沒念漏掉就行了,一天念十遍念上十年,怎麼樣?“其義自見”,這經裡所說的什麼你全明白了。妙!為什麼?這個“讀書千遍”,每天叫你念十遍的時候,念十年修定,不是別的,就是學“一心”。“一心”最可貴,就修“一心”,得到“一心”就開悟了。就開悟了,開悟之後什麼都明白了。
  國人教學的理念、教學的方法,外國沒有。這種教學理念方法,是佛傳來的。佛教到中國把這個方法帶來,中國“儒”接受了,“道”也接受了。我們相信佛這個法門,那個時候學生傳法,四面八方都走,沒有聽說別的國家有,我們相信有,很少有,不像中國規模這麼大,有“儒、釋、道”提倡,受益的人多;外國沒有聽說。
  這樣好的這種教學方法​​,這個教學方法是學智慧。求智慧不求知識,知識有局限性,解決問題有局限性,還有後遺症;智慧沒有,智慧解決問題徹底的。所以他走的路子不一樣,“讀書千遍,其義自見”。
  昨天晚上胡小林居士來了,給我們講《大乘起信論》,他是怎麼講的?先讀三千遍,六年,三千遍讀了之後“其義自見”誰給他做證明?蕅益大師給他做證明。蕅益大師有註解,叫《裂網疏》。他用《裂網疏》來證自己所悟的跟古人所講的是不是一樣的。一樣,對了,沒錯。好例子,好榜樣。
  這個方法要傳下去,不能在這一代斷了。你不相信,我這現成的例子在此地。
  我這邊還有一個劉素雲,劉素雲是念《無量壽經》,不止三千遍,她每一天念十個小時。十個小時,念得很熟的人,從頭到尾念一遍半個小時。悟行師有這個經驗,那一天念十個小時,等於說是念二十部。她念了多久?二十年沒中斷,她沒學過的經,沒有看過的經,你拿去問她,她都能給你講解,還講得不錯,開悟了。
  小悟,阿羅漢;大悟,菩薩;大徹大悟就成佛了。

成佛不難,貴在“一心”



  佛不難,貴在“一心”。把“一心”做目標,就有開悟的可能不是用“一心”的話,就沒法子開悟為什麼?你有妄想,你有雜念,妄想、雜念會把你悟門堵塞了;妄想、雜念沒有了,這悟門打開了,沒障礙了,智慧就現前。
  無論用在什麼樣的教學裡,統統管用,所以“一心”。
  要重視“一心”。“一心”就是心裡頭沒有雜念,常常保持心裡頭沒有雜念。佛的人,不能沒有,那就用阿彌陀佛。一切妄想、雜念歸一念——阿彌陀佛。念到一定的時候,“一心”現前了,阿彌陀佛也不念了,那叫“真念佛”,那叫功德圓滿西方極樂世界想去就去,想早一天去就早一天去,想再過幾年也行,你得大自在,隨時可以去。
  底下這一句,“一其心者,諸善隨之。”這句話重要!善念、善心、善行,自自然然你都做到了,純善,沒有惡了。
  所以淨土宗修行功夫,就在“一心不亂”。先得“事一心不亂”,我們念這句阿彌陀佛,是“事一心不亂”;最後到“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是見性了,真心現前了真心就是“一心”,這個地方我們要知道。

眾神一體,宗教一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


  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末後一句話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句話重要!“萬法”是什麼?整個宇宙,這整個宇宙從哪來的?什麼原因來的?怎麼來的?能大師這一句就說清楚了,是我們自性變現出來的。
  全宇宙是我自性變現出來的。就像做夢一樣,夢中所有境界,都是你自己心變現的。善的、惡的、好的、壞的,全是,你要是證得“一心”,曉得什麼?畫個號平等了。這一句話重要!佛法沒有說宇宙是神造的、沒有說是佛造的,沒有。誰造的?自己造的,自作自受。
  既然知道自己造的了,天堂是自己造的,地獄也是自己造的,善知識是自己造的,冤親債主也是自己造的,知道統統是自己造的了,心就平了。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全是自己造的,還會打架嗎?不會了。知道什麼?一體。整個宇宙一切眾生、一切諸佛、一切眾神、一切妖魔鬼怪、山河大地,跟我是一體。
  禪宗祖師說,“識得一,萬事畢”。你只要認識“一”,一切問題解決了。現的是什麼?現的真心了,能生萬物的心。你能愛萬物,你能愛整個宇宙,你再不會有分別、執著,叫“解脫”,所有一切困惑沒有了,解開了。脫什麼?脫離輪迴了、脫離生死了、脫離迷惑了,得大自在。我們從這裡,這是佛,佛的境界。
  莊子有一句話說,“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跟這是不是一個意思?一樣。換句話說,莊子是佛境界,老子就更不必說了,老、莊、孔、孟都是佛境界。在中國人叫“聖人”、“賢人”。“聖人”是佛,“賢人”是菩薩。
  孔、孟是佛菩薩,老、莊也是佛菩薩,誰教他的?無師自通,為什麼?心地清淨,定到極處,自然就開悟、就明了。所以無師自通,古時候有,現在也有;中國有,外國也有。
  我在英國、在澳洲,見到很多宗教領袖,他們安排跟我見面,英國有十一個,澳洲有十幾個,不止十一個。我告訴他們:眾神、每個宗教拜的神一體,宗教一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
  我們要有這個認知,將來你信基督教到天堂去了;我念阿彌陀佛到極樂世界去了,我到極樂世界看到你怎麼也在此地?他在天堂看到我也奇怪,我怎麼到天堂去了?原來一個地方兩個名稱。極樂就是天堂,天堂就是極樂;阿彌陀佛就是上帝,上帝就是阿彌陀佛。一不是二到那個時候才恍然大悟,我們沒來之前分這個、分那個,來了之後原來是一處異名、一體異名,這佛法才圓融。
  所以你說是不是一家?真是一家。那現在應該怎麼辦?過去分了,過去分有原因,地球上沒有科學技術、沒有交通,很不方便,真的有不少人,一生老死不相往來,連鄰近的村莊都沒去過,真有。他生活空間就那麼一點大,沒有資訊,所以神必須要分身、要化身,到各個不同地區教化眾生。
  現在世界改變了,科學發達了、交通便捷了,我們這裡到美國、到英國,一天就到了。在從前坐輪船要走幾個月,坐帆船就更危險,現在一天就到了。

國家建宗教活動中心統一各宗教的活動,能化解誤會


  那我們宗教也要改變,要跟上時代,那怎麼樣?那就是“宗教一家、眾神一體 ”。真的,一點都不假。
  宗教活動也要統一。所以我早年就想到,宗教活動時候,國家建一個宗教活動中心,所有宗教都在這活動,宗教天天在一起,什麼誤會都化解了,統統沒有了人就怕不往來,不往來在那裡猜,愈猜愈訛,到後來就不能收拾。天天在一起,冤家對頭也變成親家了,沒事了。所以宗教要回歸教育,宗教要互相學習,宗教要在一起活動,因為“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每個宗教編他們經典的《360》合印成《宗教聖經》


  我們要有經典做依據。我現在編《群書治要360》,很受大家歡迎。現在我就想到希望每個宗教編一個他們經典的《360》。因為經典太多,從哪裡看起?編成小冊子,大家很容易了。每個宗教都有個《360》,將來我把它集合起來,印成一本書,叫《宗教聖經》。所有宗教都在這裡面,咱們學,學我們宗教、也學別人宗教,宗教就統一了,不再有宗教矛盾,不再有宗教衝突,不再有宗教戰爭,這永遠斷絕了,是一樁好事情。
  “一心”重要。就是不是佛教徒,也要知道“一心”太可貴了。
  【解】《彌陀疏鈔》曰:“即此一心,全體是佛。”
  “佛”是什麼意思?“佛”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就是“佛”。“一心”就是大徹大悟;“二心”,悟門就有障礙,它就透不出來,智慧透不出來。“一心”,智慧圓滿透出來。
  能大師開悟這五句話了不起!說盡了。佛法是什麼?五句話就解答了,實際上二十個字,“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能生萬法”,說盡了,釋迦牟尼佛說了四十九年,不就說這句話嗎?!
  所以五祖一聽,把衣缽趕快給他,請他上路,叫他隱藏起來。為什麼?嫉妒障礙,一般人不服。神秀跟他老人家那麼多年,能講十幾部經論,大家都認為,第六代祖一定是神秀,沒想到是給惠能拿去了,沒有一個心服,都認為不是五祖給他的,是他偷走的,所以要把他追趕回來奪回來。神秀畢竟是有修養,知道五祖選擇是正確的,自己確確實實比不上惠能。
  所以“全體是佛”,“一心”就是佛。你幾時念佛念到“一心”,就成佛了。念到“事一心”成阿羅漢,念到“理一心”就成佛了。
  【解】“又此一心,即定中之定故,即菩薩念佛三昧故,即達摩直指之禪故。”
  惠能大師第四句講的“何期自性,本無動搖”,“本無動搖”是自性本定。換句話說,你要想見性,先要叫它定下來,就見到了;它不定,你見不到。
  我們在池塘邊上,看那個池塘,池塘水很清,沒有波浪,外面的景色完全照在裡頭,清清楚楚。投一塊石頭就起波浪了,那個景色就斷斷續續,跟著浪走了。
  所以學佛、學古聖先賢,心不定學不到現在有沒有好老師?有好老師,找不到學生。為什麼?學生都心浮氣躁,一點定力都沒有,一分鐘都定不下來,他怎麼學東西?!
  我第一天跟章嘉大師見面,向他請教第一個問題,我跟方老師學哲學,老師給我講了算是一部分,“佛經哲學”,一個單元,他給我講的是歐洲的哲學、中國古代哲學、印度哲學,最後講到“佛經哲學”,分四個單元,我說我知道佛法殊勝,在一切哲學裡面,這是最高峰地方。我向他請教:有沒有方法,讓我們很快能契入境界
  章嘉大師看著我,我看著他,看多久?看了半個多小時,我等他老人家開示。他看我什麼?看我心浮氣躁,看那麼久,心定下來了。心定下來,他才開始說話,說“有”。
  我們的精神又提起來了,有,不說話了。為什麼?我心動了,又浮躁了,這又停了大概十分鐘,第二次再定下來。心浮氣躁不跟你說,說了怎麼樣?這個耳朵進去那個耳朵出去,心不在焉。給我講了六個字,“看得破,放得下”,“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看破”;了解事實真相。“放下”;不放在心上。就是“一心”,這講的“一心”。雖然很清楚、很明白,沒放在心上,真的,這不就成佛了嗎?!
  他回答沒錯,可是我們聽了不行,我們聽了還是放在心上,這麼多年還記得。這是關鍵。好在我們中年遇到淨宗法門,我學佛三十多年,我才肯定相信淨土宗,古人講“難信之法”,真難信!
  我學佛,最初心目當中嚮往的、最喜歡的——《大方廣佛華嚴經》,我在這裡下了不少功夫,講過兩遍,但是都沒講完。第一遍還沒有這些器材,沒有這個設備、沒有錄音;第二遍有了,這些設備有了,第二遍留下來的這個盤片,四千多個小時,還沒講完。
  我們現在學這個本子,跟《華嚴經》有關係。古大德說,這個本子叫“中本《華嚴》”;小本《阿彌陀經》叫“小本《華嚴》”;《華嚴經》是“大本《無量壽經》”這三經確實是有這個關係。
  《華嚴》講得清楚,分量太大,四千多個小時還沒有講到一半。我那個時候估計,這部經從頭到尾講一遍,像我這個講法,講得很細,要多少時間?要兩萬個小時才能講完。想想年齡到了,不對了,哪有那麼長的時間?!所以八十五歲我就把《華嚴》放棄了,講“中本《華嚴》”,這一部叫“中本《華嚴》”。這個講一遍,標準的時間一千二百個小時,一天兩個小時,一年,從頭到尾講一遍。越講越有興趣、越講越歡喜,它真的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真正得到幸福。
  方老師早年介紹——“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得到了。永遠感謝老師!如果老師不指出這條路,這一生多苦、多難過!哪有這麼快樂?!哪有這麼自在?!這叫“寶”,這經典叫“法寶”,真的是寶,它能幫助我們
  “定中之定,即菩薩念佛三昧故,即達摩直指之禪故。”達摩祖師到中國來傳禪宗,二祖慧可是他的傳人。慧可對他老人家尊敬,這在嵩山少林寺,冬天下雪,慧可在門外看到達摩祖師在入定,不敢驚動他,站在那等,雪已經到膝蓋了。達摩祖師,這時間很久,睜開眼睛看到他:你這是做什麼?他說來求法。求法,像這樣的心態你怎麼能得到?說他的真誠不夠。結果那個時候,和尚都帶的有一把戒刀,這個當中有一個帶子,掛的帶子,那是拴戒刀的。把戒刀抽出來,把自己的手臂砍斷,拿著手臂送給他。達摩說:你這是乾 ​​什麼?表示我不惜身命我也求法達摩就說了(所以現在造達摩菩薩的像,就造這個像,達摩手伸出來):“將心來,老僧與汝安。”他心不安,你把心拿來,拿來我替你安。
  這個問答他回頭就發現,他想找心找不到了。最後說:“我覓心了不可得。”達摩說:“與汝安心竟。”他就開悟了。我把你心安好了,這開悟了,衣缽就給他,禪宗第二代祖。
  這就是達摩祖師直指之禪,“全佛即心,全心即佛”。
  心在哪裡?整個宇宙都是心,不是在身上,身也沒有離開心外,但是專指這一塊不行,全宇宙是心,是自己的心。一下就明白,就是達摩祖師直指人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二”。
  【解】上所引證,一念即一心。此之一念,蓋指本覺靈知之自性,謂為一念。
  不是講別的,不是指一個念頭,它沒有念頭,整個宇宙是這個心變現出來的,它是能生能現,全宇宙是所生所現,“能、所”是一不是二,“能所不二”。
  【解】例如日本幸西氏雲:“一乘即弘願。弘願即佛智。佛智即一念。”該​​氏並立一念之義。謂凡夫之信心,如能與佛智一念相應,則往生事業自然成辦,不須口口聲聲多稱名號。此與《報恩論》相似。
  這是說到學佛,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真正在這個里面找出一條最簡單、最扼要、最直捷、最穩當,“一念”就得,跟禪的頓悟沒有兩樣。淨宗之妙妙在此地,無論什麼樣的根性沒有不合適的,統統都可以修。根機劣的,就是煩惱重的,用“信願持名”,要用多少時間?一般看來大概三年的時間夠了,關鍵是“放得下”、是“看得破”。
  “ 看得破”是什麼?這個世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六道裡面人道的境界,有生一定有死,誰都不能避免。生的時候沒有一樣東西帶來,死了之後沒有一樣東西帶走,這個叫你了解什麼?了解一場空。真的一場空之後怎麼?你就不會執著了,不計較得失了。為什麼?全都等於零,好!歸一心,等於零。歸一心,“一心”就是佛心,“一心”就是佛智。
  所以這個日本人說,一乘就是弘願。這個“弘願”,就是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四十八願就是佛智,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佛智就是“一念”,“一念”生佛智,生無量無邊智慧;“二念”就沒有了、就迷了,不能有“二念”。
  不但宗門不能有二念,淨土也不能有“二念”,教下還是不能有“二念”。有“二念”不開悟,“一念”就開悟,所以“一門深入,長時熏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是真的,好方法,妙極了!
  修清淨心,在這個世間命運是能改的,它不是真的。雜念多的人改不掉,因為他亂了,如果到“一念”就能改。在這個世間你想住多久就住多久,你不想住,隨時可以走,來去自在,“一念”就做到了,“二念”做不到
  留在這個世間幹什麼?一個提升自己快;第二個,幫助正法久住,也就是幫助一切苦難眾生,讓他們能夠有機會聞到佛法、有機會學習佛法、有機會修行證果,為這個,不為自己自己回歸一心,永遠住在“一念”上,跟釋迦牟尼佛、跟法身大士,像永明、像六祖惠能,像這些人一樣。
  近代的我們看到海賢老和尚,他跟惠能沒兩樣,現代人,二0一三年一月往生的。往生的時候,一百一十二歲。為我們說法,為我們做榜樣。
  最難得的是幸西氏,把“一念”的意思給我們說出來了。
  【解】該氏並立一念之義。謂凡夫之信心,如能與佛智一念相應,則往生事業自然成辦,不須口口聲聲多稱名號。
  這什麼道理?有理論依據的,有自己這一念,跟阿彌陀佛相應,阿彌陀佛也是我這“一念”變現出來,極樂世界也是我這“一念”變現出來的。我自己已經到“一念”,想什麼時候往生就到什麼時候往生,就這個道理。要不要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需要。
  那如果我們沒有跟阿彌陀佛相應,這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一天念,像永明延壽一天二十萬聲,白天十萬聲,晚上十萬聲,做樣子給我們看的。我們學他晝夜二十萬佛號,就決定得生。
  我們這個“一念”跟阿彌陀佛不相應,要自己以為相應,那就錯了,這個要知道。
  什麼時候相應?“一念”是一切時,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嚐味,身體接觸,統統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這就相應了,真難做到了。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那就是禪宗大徹大悟的境界。
  【解】此與《報恩論》相似。論云:禪宗破參,讀教解悟,
  禪是修定,定到一定的程度,就是,“破參”是什麼境界?雜念、妄想開始斷掉了,沒有了。
  “讀教解悟。” 讀經,讀經也開悟,不是悟入,是“解悟”,不是“證悟 ”。證悟就見性了,
  這個“解悟”完全沒錯,沒有講錯、沒有體會錯,我們通常叫“大悟”
  “證悟”叫“徹悟”,大徹大悟。
  “ 解悟”是菩薩,再提上一層——“證悟”。“證悟”是成佛了。像六祖那樣,那是成佛了,海賢老和尚也成佛了。
  這是我們所說的,“小悟”、“大悟”、“徹悟”。“解悟”屬於“大悟”,能講經教學了,學釋迦牟尼佛可以了。
  【解】而專修淨土,
  對淨土真信,真願意去,發的真願,不是假願,對這個世界沒有絲毫留戀,這就叫專修淨土,如果對這個世界還有留戀,那就是障礙,完全沒有留戀,徹底放下了
  【解】而能一念淨信,與佛智相應,一念稱佛,而得往生者也。
  這一句很重要!這個“一念稱佛”,是在往生那個時候,最後一念,他當然成就。這個“一念”,不是造作五逆十惡臨終懺悔那“一念”,那個“一念”通常生凡聖同居土。這個“一念”成佛往生,生實報莊嚴土,品位完全不一樣。
  所以學佛,你就記住學什麼?學“一念”,學“一心”,“一念”。一念、一心”是“自性本定”,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全是假的。
  佛法也不是真的,佛法因緣生,執著佛法是真的,錯了。“法尚應舍,何況非法”。佛法、世法都不要放在心上,把阿彌陀佛放在心上,正確的,決定沒有錯誤,決定有成就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