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

淨空老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305集--墮胎是殺自己的兒女,破和合僧是斷人法身慧命


淨空法師 2016年1月26日講於香港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七百三十頁第一行第二句看起。
  【解】克實而論,則煩惱不異菩提,始惡何妨終善。惡人既已成善,豈不賢聖同科。三輩九品,正相配合。又何疑焉。”上之會通,甚契法要。
  經文裡頭往往有這些事情,都有根據,有人說“三輩九品”,是階位、往生的地位,有人是用“因行”做標準;也有人認為,三品是念佛功夫的淺深,上上品往生,念佛的功夫,我們一般講“理一心不亂”,講得通的。
  《華嚴經》上初住菩薩,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這就是淨宗“理一心不亂”的階位。“事一心不亂”是見思煩惱斷了,等於阿羅漢的境界;“功夫成片”是天台大師所講的“相似即佛”。所以說得都有道理。
  “四土、三輩、九品”,“四土”裡面最高的——常寂光土,這個是等覺菩薩往生才能證得,等覺以下十地菩薩都沒份。“十地”以下是生在“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裡面從“初住”算起,我們講《華嚴》“初住”。“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四十一個位次,都稱為“阿惟越致”。這一點我們要知道。阿惟越致有淺、深不同,這四十一個位次都叫“阿惟越致”,念不退,圓證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但是極樂世界有這個品位,經上講得很清楚,可是待遇是平等的,待遇統統是阿惟越致菩薩的待遇。
  阿惟越致在“實報土”裡面有四十一個階級,用哪一個階級做為標準?一定是用最上的,最上是“等覺”,所以這個也是“難信之法”。怎麼會有這麼高的地位?頂級的,阿惟越致頂級的。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這些是後補佛的地位。“實報莊嚴土”最高的品位,後補佛,等覺菩薩,再向上去就離開“實報土”了,融入“常寂光土”了,這些理、事我們都要把它搞清楚。
  此地所講的“三輩九品”,蓮池大師這幾句話說得好,“克實而論,則煩惱不異菩提”,是一不是二,迷了叫“煩惱”,悟了叫“菩提”,全是說的自性。我們方便的話來講,大家容易懂。
  “真心”,大乘教裡頭“勸發菩提心”。往生極樂世界不能沒有菩提心,沒有菩提心的人,決定不能往生,“發菩提心”最重要了。
  “菩提心”怎麼發​​?什麼叫“菩提心”總得搞清楚,“菩提”是梵語,古印度的話,音譯的,翻成中國叫“覺”,就是覺悟了、不迷了。“菩提”這個字,標準的應該是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是真的“菩提”。我們發心,沒證得,證得那就是往生“實報土”了,早就脫離六道輪迴了;沒證得。
  我們應該如何發心?用真誠心生活,處事待人接物,這就是“菩提心”。佛家叫“菩提心”,在古老的中國有個名詞,《大學》上講的“明明德”,“明德”就是“發菩提心”。現在菩提心不明了,上面再加上“明”字,這個“明”字是動詞,“明明德”,“明明德”就是“發菩提心”,意思完全一樣。一個是中國儒家,一個是大乘佛法,你要把這兩個搞清楚了,你才曉得“儒”跟“佛”是一體,印度人稱“佛”,中國人稱“聖人”,孔子要是生在印度,大家稱他“佛陀”,釋迦要生在中國就稱為“聖人”,是一不是二。
  菩提心是真心,真誠到極處就是“無上菩提心”,所以迷了就叫煩惱。“煩惱”是妄心,“菩提”是真心。真心遇到緣現相,現什麼相?整個宇宙。
  整個宇宙從哪來的?“儒”跟“佛”都不是說神造的,沒有這個說法,是從哪來的?自性變現出來的。
  你看惠能大師開悟了,他是唐朝時候人,他 ​​不是印度人,他 ​​沒念過書,不認識字,開悟了、“明心見性”了,“性”是什麼樣子?說說看,他說出來了,說了二十個字,五祖忍和尚認可了,他就畢業了,他就成佛了,衣缽就傳給他了。這二十個字很重要,這二十個字就是真心。“真心”第一個,“清淨”,“本自清淨”,有沒有染污?沒有染污,染污的是妄心,妄心被染污,真心永遠不會被染污,它“本自清淨”。換句話說,能大師何以能開悟?他心清淨,他沒有妄想,他沒有雜念,憑這個就開悟。
  我們這些後人為什麼不開悟的?開悟的實在有,在中國禪宗《五燈會元》裡面記錄下來的,一千七百多人,都是明心見性的。所以定要用清淨心,用清淨心就是用“真心”。單單有個清淨,其它的沒有得到,這就是阿羅漢,小乘,他是真的,他不是假的。
  再往上提升,能大師說“不生不滅”。整個宇宙,連我們起心動念都有生滅,有生、有滅。可是“真心”不生不滅,就是“清淨心”沒有生滅;染污的心有生滅,不是心生滅,是染污有生滅。這個要搞清楚。分別有生滅,妄念有生滅,妄想、分別這個東西有生滅,那個心沒生滅,這個要搞清楚。我們要在妄心裡頭見真心,就對了,這就很有受用了。用真心不用妄心,這就是佛菩薩,這就是真正修行,都在我們眼前,眼睛睜開,什麼是真、什麼是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生滅跟不生滅在一起。
  像我們看電視,電視的熒幕沒有生滅,打開電視一片光明,那個沒有生滅。生滅是什麼?裡面的畫面,畫面是有生有滅,那個屏幕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跟生滅混合在一起,它互不妨礙,不生滅不妨礙生滅,生滅不妨礙不生滅,它不妨礙。
  我們凡夫只認識生滅,所以看什麼?只看這個畫面,不知道屏幕,把屏幕忘掉了這個東西擺在面前,指名,他容易懂得。用這個做比喻很好,是很相似。從這個地方去體會,用“真心”不用“妄心”,“真心”裡面,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這是“真心”,所以它是清淨的,它沒有染污。染污是“妄心”,分別是“妄心”,執著是“妄心”,起心動念是“妄心”,懂得怎麼修,本來是佛要記住“每個人本來都是佛”,應該要回頭。

會求財的人從心上求,不從外上求,外頭沒有


  佛幫助我們,他出現在世間,他發了大菩提心、大悲心,幫助我們回歸自性,這就是“佛陀教育”,除這個之外什麼都沒有回歸自性,佛有沒有東西給我們?沒有,他所說的、他所教的全是自己自性裡頭“本自具足”。能大師第三句,“本自具足”,“具足”什麼?無量智慧、無量才藝、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整個宇宙就是自性變現出來的,樣樣具足,不在外頭,心外無法,法外無心,你要懂這個道理。
  要求財,會求的人從哪裡求?從心上求,不從外上求,外頭沒有外面有,那是你自己命裡面有,就是你自己修得的,不是自性的;自性的財寶從自性裡頭生。
  “ 自性財寶”怎麼修?放下妄想、分別、執著就是,自性統統具足。可是自性財寶你不知道受用,釋迦牟尼佛為我們做最好的典範。你看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的時候,他的生活很簡單,三衣一缽,那是他全部的財產,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這是他日常生活。人家說他貧窮到極處了,做乞丐了,好像是乞丐。但是這個乞丐跟一般乞丐不一樣,一般乞丐很苦、苦惱;釋迦牟尼佛天天快樂,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不一樣。
  回過頭來,我們再看看中國的孔老夫子。孔老夫子確確實實他是到這個境界,但是他還沒有辦法跟釋迦牟尼佛相比。釋迦牟尼佛王位不要了、捨棄了,他還要去求個一官半職、還要周遊列國,沒有人敢用他。所以,他沒有社會上很高的地位,沒有,他家庭生活很平常,不是富有家庭,也是勉強可以度日,這小康之家。但是夫子快樂,周遊列國回來之後教學,只教了五年,他老人家就走了。
  最能代表真正快樂的、真正富有的、真正快樂的是誰?顏回顏回是孔子弟子當中最貧寒的一個人,但是孔子三千弟子當中,最快樂的、最樂觀的——顏回。他樂什麼?這是凡夫達不到的,凡夫沒有這個境界,聖人,佛家講“佛陀”,比菩薩還高一級《論語》裡頭第一句話說“不亦說乎”,“說”是喜悅;“學而時習之”,把他所學的落實在生活,這快樂無比。快樂不是財富,快樂不是地位、不是權勢,與這個毫不相關,那些東西在佛法裡看是造業。你顧及老百姓,善業;你要只顧自己不顧別人,惡業。善業感生三善道,惡業感三惡道,出不了六道輪迴,你樂什麼?你樂從哪來?像這些明心見性的人超越了, ​​三界、六道他清清楚楚,他能放下了,肯放下了,超越了, ​​得大自在。無論什麼樣的身份、什麼樣的地位、什麼樣的環境都快樂。
  孔子在陳絕糧,釋迦牟尼佛有三個月馬麥之報,你看給我們所示現的,妙極了!這個要懂得。
  所以為什麼要學“儒”?今天講為什麼要學中國傳統文化?“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說得很清楚,就為這個。
  為什麼要學佛?釋迦牟尼佛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方東美先生當年把佛法介紹給我,我就听他這一句話,接受了,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不是真的?真的,我學佛到今年六十五年,我可以證明——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快樂無比,沒有憂慮,沒有煩惱,順境逆境、善緣惡緣,一律平等。為什麼是平等?它都等於零,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你就快樂了。你要把它當真,那就苦不堪言。你要知道它等於零,你就快樂無比,看別人在生煩惱,我們不干這傻事了,所以“煩惱”跟“菩提”劃了等號。

中國有前途,從哪裡看?從道德講堂看


  我們學佛,特別是學淨土宗,希望將來往生到極樂世界。在沒有學佛之前有造的惡,誰也沒法子避免,生在這個時代;可是明白之後,斷惡修善,這就是“始惡何妨終善”,懺悔業障,斷惡修善,其樂無比。
  所以“惡人既已成善,豈不賢聖同科”。真正肯懺悔,真正肯改變,惡人就變成善人。
  現在我們知道,國內有不少道德講堂,道德講堂一期只有七天,封閉式的教學,很多惡人通過這七天的學習就變成好人,真變了,不是假的;貪官到那里之後就變成廉潔。中國有前途,從哪裡看?從道德講堂看這個道德講堂現在政府正式准許了,而且聽說,政府機關還在那裡掛牌,連中央政府都認定,有益於社會,幫社會改造人心,斷惡修善,真產生效果。
  這樣的道德講堂,每一個縣市都有、每一個村鎮都有、小鎮都有,中國頂多二、三年,就是全世界文化傳統的大國,可以為全世界每個國家地區做榜樣,你們來學,這是東方傳統文化復活了,好事!
  上面的會通,是蓮池大師所說的話,“甚契法要”。
  世尊所傳的大乘法,要是重要的部分。
  【解】蓋天台等主張兩經相配者,乃著眼於往生後之階位,而未論及其因地之行持。靈芝諸師指為異者,乃專就因地行持,乃就曾否早發菩提心與平日之善惡而言。則《觀經》之下三品,不能齊於本經之下輩矣。蓮師末后曰,“始惡不妨終善”,深契聖心。
  人只要改過,惡人改過就是善人,過去那個惡就不再追究了,他就是善人,他 ​​真回頭了,中國諺語所謂“浪子回頭金不換”,回頭就是大善人。
  我們同學當中有個謝總,那就是“始惡不妨終善”,他表演給我們看了,年輕時候參加黑社會,現在是大菩薩、大善人,不但自己回頭,幫助幾萬人回頭,現前就有榜樣讓我們看到。
  【解】惡人臨終如能懺悔發心,至心念佛,則惡人已成善人。故亦蒙佛攝受,隨願往生。
  在古時候也有個好榜樣,瑩珂法師,宋朝時候人,出家人,破戒,所行不善。這個人好處哪裡?他相信因果報應,他常常反省自己所作所為,肯定自己要不能往生,必定墮地獄。想到地獄苦,求阿彌陀佛接引,關起房門念阿彌陀佛,念了三天三夜不眠不休,至誠懇切,把阿彌陀佛念來了。阿彌陀佛真的現身給他看見,佛告訴他,你的壽命還有十年,你好好地修學,十年之後你命終時候,我來接引你往生。
  瑩珂可以說是福至心靈,他跟阿彌陀佛說,我的劣根性太重,我自己控制不了自己,如果要我活十年,不知道又做多少罪業,我那個十年壽命不要了,我現在就跟你去。
  阿彌陀佛答應了,告訴他,那這樣,三天之後我來接引你往生。他真歡喜,這房門打開,告訴大家,阿彌陀佛三天之後來接引我,沒有一個人相信:你這樣的惡人,怎麼可能?!好在三天時間不長,大家等著看,看你是真的是假的。到第三天果然往生了。他要求大眾念佛送他,念了一刻多鐘,他告訴大家,佛來了,我看見了,跟佛走了,謝謝大家,跟大家辭行,真走了
  這樁事情記錄在《淨土聖賢錄》、在《往生傳》這裡頭都有,真的不是假的。雖然在世間沒有人瞧得起他,真正肯懺悔、真正肯發心,發心就是求生淨土。往生到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學習,真的是拜阿彌陀佛做老師,到西方極樂世界,如本經所說的那就是“阿惟越致菩薩”。
  【解】故蓮池大師曰,豈不賢聖同科,同登極樂也。由上可見,此經三輩,彼經九品,實相配合,不容或疑也。
  三輩,每一輩裡邊有“上、中、下”三品,就九品,所以這兩個經可以合起來的,也應當合起來。
  【解】又《報恩論》曰,此經上輩當(“當”者,配合之義)出家,中、下二輩當(同上)在家。乃從其多數,粗舉大凡,故云“凡有三輩”。《觀經》就此大凡略開為“九”,而又極其優降,以括無量行因之不齊。此論極好。《觀經》中上上品往生者,彈指往生,見佛聞法,即悟無生法忍,須臾歷事諸佛,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是乃三輩中極優者也。
  這是上上品往生的。“ 往生的品位 ” 是念佛功夫的淺深。“ 往生的條件 ”  “ 信、願 ”,具足“真信、真願”,往生條件就拿到了。
  往生到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那看你念佛功夫的淺深。功夫最好的是上上輩往生的,上上輩往生生實報土,實報土裡頭有四十一個階級,應當是在最前面十個階級,就是“十地”,不是“十住、十行、十迴向”,不是,“十地”,從“初地”到“十一地”,“十一地”是“等覺”,這十一個位次是上上品,這是最優秀的。
  他們有能力到極樂世界見了阿彌陀佛,得到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智慧、神通、道力幾乎跟阿彌陀佛相等,他們幹什麼事情?他們的法身在極樂世界沒動,阿彌陀佛化無量無邊身,到十方世界去接引那些“信願念佛”的眾生到極樂世界來,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阿彌陀佛不來接,你不知道極樂世界在哪裡,一定要等他來接。這些念佛功夫深的人,他 ​​們到極樂世界得佛力加持,神通跟阿彌陀佛平等,也能夠化無量無邊身。他化身乾什麼?化身到十方世界去拜佛,同時一個都不漏,一切諸佛剎土裡面都有他,他去拜佛,他去供佛、修福;在佛那個地方聽經、聞法、修慧,福慧雙修。就是此地講的,你看“須臾(極短的時間)歷事諸佛”,這是遍法界、虛空界,還有過去、現在、未來,時間、空間它突破了、它沒有了,過去諸佛他見得到,未來諸佛他也見到。“須臾”真的是一剎那,他就能辦到。
  “次第授記。”諸佛如來給他授記。
  “還至本國。”“本國”就是極樂世界。他再回來,回到極樂世界,你看看,他得的是無量百千陀羅尼門。釋迦牟尼佛為我們講了八萬四千法門,跟這個不能比,這是無量百千陀羅尼門,超過釋迦牟尼佛在這個世間所講的百倍、千倍都不止。
  所以我們在這邊要不要學?不要學了,學得太辛苦,而且把心都學亂了,念佛功夫要“一心不亂”。你懂得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金剛經》上一句話依教奉行,什麼一句?“法尚應舍,何況非法”。“法”是​​什麼?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不要了,一句“阿彌陀佛”行了。海賢老和尚給我們做了榜樣,你看這個老和尚,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一生沒有念過一部經、沒有聽過一次講演,活了一百一十二歲,二十歲出家,師父就教他一句“阿彌陀佛”,告訴他一直念下去,他就老老實實念了九十二年,給我們做最好的榜樣。
  你為什麼要聽經?你還有疑惑,不能說你不信,你的信裡頭有疑問,那就要聽經,經幫助你斷疑生信。真的信心生起來,沒有絲毫懷疑了,經可以不讀、可以不聽,一句佛號念到底,像海賢老和尚、像瑩珂法師,決定得生。但是這裡頭有個條件,就是要放下不但世間法放下,佛法也要放下,什麼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全放下,我就一句“阿彌陀佛”,心裡就靠定“阿彌陀佛”,你決定往生。這就對了,這就叫“淨宗”,這就叫“易行難信”,沒有一個人做不到。“做不到”是什麼?就是你不肯相信,你認為天下哪有這種便宜事情?!只要你相信,你就得受用。

 

不相信佛菩薩、聖賢、老祖宗的話,是你一生最大的損失


  所以我們看到這個地方很受感動,這說了個上上品,再給你說下下品,九品裡頭下下品。
  【解】下下品乃五逆十惡,地獄相現,臨終懺悔,十念往生者,乃下輩中最下者也。
  對佛的話不能不相信!不相信佛菩薩的話、不相信聖賢的話、不相信老祖宗的話,那是你一生最大的損失,你真錯了!我在學佛早年還認為佛教高於其他的一切,六十五年到今天,平等了,知道孔子是佛境界,孟子菩薩境界,像文殊、普賢這種境界,不但中國這些古聖先賢,乃至於中國的“三皇”、“五帝”,遠古時代,那講到五千年前,那都是佛菩薩化身,他們留下的東西雖然很簡單,都跟佛境界是平等。那換句話說,都是大徹大悟,無師自通,回過頭再看看別的宗教,你看看耶酥,看看摩西、穆罕默德這些人,不是佛化身來的,就是等覺菩薩化身來的,也證明了《普門品》裡頭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

宗教團結的依據,各個宗教經典相同部分集成一本《宗教聖經》

   所以仔細去學他的經典、讀他的經典,你能夠看到百分之七、八十相同,不同的地方,大概有百分之二十,那是什麼?生活環境不一樣,文化背景不一樣,居住的方所不一樣,古時候沒有交通工具,所以大家老死不相往來的太多太多了,他活了一輩子,那個空間方圓不出一百里,那也就不一樣了,言語就不相同了,可是佛給你講的,像“三皈”、“五戒”、“十善”完全相同,勸你斷惡修善相同,勸你孝順父母相同,勸你愛護眾生相同,勸你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相同,統統都有,這佛的“五戒”、“十善”,每個宗教經典裡頭都有,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也都有。
  我們找(宗教經典)相同的,不同的放在一邊,留給後人去解決,我們沒有時間去解決它,留給後人;相同的部分統統把它收集起來,我們印成一《宗教聖經》,許多宗教都使用這一本,這一本里頭所有宗教的《360》都在裡面,宗教大團結,有經典作依據,許多宗教很樂意,願意參加、願意來做這個工作我說做出來我來印書,廣為流通。將來宗教學什麼?學這個。講什麼?講這個。傳呢?傳這個。這是《宗教聖經》的標準本。

墮胎是殺自己的兒女,破和合僧是斷人法身慧命

   所以縱然“五逆十惡”,造作是無間地獄的罪孽,地獄相現前了,有。是真的不是假的。這個人沒死,在世間,可是靈魂已經在地獄裡頭受罪,我們看他怎麼?看他精神不好,病很重,勉強那一口氣沒斷,不知道他靈魂在地獄受罪,時間大概二、三年他就走了,走了去下地獄。果臨終懺悔,十念他就能往生,一生沒有遇到這個法門,臨命終時這口氣還在,眼還能看、耳還能聽,聽到這句佛號,聽到有人勸他,西方有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聽了他真相信,他不懷疑,跟著大家念一聲佛、念十聲佛就能往生,不再墮地獄了。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地獄罪業“五逆”、“十惡”。
  這個“五逆”:第一個,“殺父親”;第二個,“殺母親”;第三個,“殺阿羅漢”(阿羅漢是老師,這個要知道,前面是父母,這是老師) 。所以殺老師等於殺阿羅漢,老師的恩德大了,我們的身命得自於父母,慧命得自於老師。所以對父母要孝,對老師用敬,“孝、敬”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不孝不敬這就完了,那沒辦法了,肯定是惡人,而且不能回頭,不通懺悔。所以十念往生,“五逆”、“十惡”。“五逆”後頭還有兩條,“出佛身血 ”,佛的福報大,想害佛害不了,但是讓佛受一點傷、流一點血,這個有,有這個例子。佛的護法神多,這是大不敬,佛是聖人;最後一個是“破和合僧”這五條裡頭以“破和合僧”為最重,破壞僧團,斷人法身慧命。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現在“五逆”、“十惡”真有。
  “十惡”就是“十善”的反面,“殺生、偷盜、邪淫”,“身”三種惡;“妄語、兩舌、綺語、惡口”,口四種惡;“意”,“貪、嗔、痴”。這合起來是“十惡”,“五逆、十惡”這是無間地獄最重的罪業。
  現在的人犯的多,不犯的很少,大概犯最多的是邪淫跟墮胎,這個可不得了。
  墮胎是殺人,殺自己的兒女
  大乘經上佛說,父母跟兒女是四種緣、四種緣份,沒有緣份不到你家來的。
  這四種緣是報恩、報怨、討債、還債
  如果是報恩的,你把他殺了,恩變成仇。
  他要是來報仇的,你把他殺掉了,這個仇越來越深,下一次來了更厲害。
  要是討債的,你沒有還他債,還要欠他命。
  如果是還債的,好事情,來還債的,你把他殺了,這個真叫怨深似海恨難平,果報是生生世世沒完沒了,你說多可怕!不能不知道。
  這底下說:
  【解】《觀經》明其最優,兼指最下,故謂極其優降。
  “優”是上品上生,“降”是到最下,下品下生。
  【解】二經乍看似異,而實旨正同也。
  下面這再給我們細說,這品經很重要,完全給我們說明往生的方法。
  【解】次分述三輩,首明上輩。
  【科】庚二、別明三輩。分三。辛一、上輩。分三。壬一、上輩因行,分三。癸一、舍家棄欲。
  我們看經文:
  【經】其上輩者,舍家棄欲,而作沙門。
  下面是念老的註解,我們看他老人家怎麼說。
  【解】經中上輩往生,是否凡夫有分,乃淨宗一大問題。
  這古時候就有人提出很多看法,各人看法不一樣。
  【解】古德有謂是乃菩薩之行。(如謂上上品,須四地至七地之菩薩。)
  那就是四地以上到七地菩薩,上品上生。
  【解】(上、中品須初地至四地之菩薩,餘可例推。中品中生及以下才是凡夫所能達。)
  這古人的看法。念老給我們說。
  【解】若如是者,則彌陀大願之無上,西方蓮國之獨妙,持名法門之易行,往生妙法之殊勝,皆成戲論。
  “戲論”是開玩笑的話,不是真的。

黃念祖老居士通宗通教、通顯通密,最後選擇念佛往生淨土


  下面是念老的評論:
  【解】直使不可思議之淨宗妙法,亦復成為可思議之法矣。
  這把淨宗不可思議貶低了。
  【解】故此實為淨宗之關鍵,前於本解(貳)概要中,雖略論一二,未盡其旨,試更詳之。
  這個地方黃念祖老居士要給我們詳細討論這個問題,為什麼?這個問題是大問題,不是小問題,有關淨宗是不是真的殊勝、真的微妙、真能超越一切?讓我們一生圓滿成就。
  我們看下面念老所說的:
  【解】古說之非,幸得“唐”善導大師廣引經論,力破舊說。
  古人也有講錯,何況今人?!所以今人把它講錯了,咱們一點都不要怪他。古人真的是有修行、有德行、有學問,他還講錯,何況現在?!所以不要執著這些,我們還是多聽聽念老的話。
  念老不是凡人,他 ​​來是給我們表法的,他的話可以接受。這個老人我跟他多次見面,在世的時候,每年我至少到北京,至少去三次,去幹什麼?去看他。他大我十幾歲,非常難得,通宗通教、顯密圓融,都下過功夫,都認真學過,學得很認真,夏蓮居老居士的傳人。
  “古說之非,幸得唐善導大師,廣引經論,力破舊說”。你看他不說他自己說的,誰的話?唐朝善導大師的,這大家沒有話說。善導是淨宗第二代祖師。
  【解】大師於所著《四帖疏》中論云:“又看此《觀經》定善,及三輩上下文意,總是佛去世後,五濁凡夫,但以遇緣有異,致令九品差別。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惡凡夫。”
  這話說得好,為什麼?我們有分。如果像前面所說的,我們沒分;那得要登地菩薩才有分,我們沒分。善導這個說法,我們統統有分,我們是凡夫。
  大凡夫、小凡夫怎麼分?發大心的、發小心的,發大心就是發大菩提心的到極樂世界為什麼?為求法。求法幹什麼?為廣度眾生,這大凡夫。單單為自己了生死、出三界,這是小凡夫。大小是這麼分的。我們能夠學阿彌陀佛這種大心大願,依照他的四十八願,我們也真正發這個願心,那就跟阿彌陀佛一樣,沒有兩樣。這一段講得好。
  下品三個人是遇到惡凡夫。
  【解】以恶业故,临终藉善,
  他那一口氣沒斷,還能懺悔、還能發願,後不再造,他的品位就上升了。
  【解】“乘佛願力,乃得往生。到彼華開,方始發心。何得言是始學大乘人也。(古師謂下輩是大乘始學凡夫)若作此見,自失誤他,為害茲甚。”
  這是善導大師的話,所以不能把這段看錯了,一定要了解它的真實義。錯了之後會誤導很多人,這一生不能往生,或者是往生品位往下墜落。這都給我們提出警告。
  【解】疏中復引《觀經》十則,以證其說。茲不具錄。大師直示,極樂九品蓮台,均是濁世凡夫往生之位。唯因世間遇緣有大乘小乘之差異,故往生後有上輩中輩之不同。淨宗乃最極圓頓之教,大根大器之凡夫,若能信受,圓解圓修,則與常人日劫相倍。(圓人修一日,等於常人修一劫。)故能一生功圓,徑登上品也。
  一生功德圓滿,上上品往生,凡人,不是等地菩薩,這才顯示淨宗的殊勝、淨宗的微妙。阿彌陀佛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讚嘆,才講得過去。要跟一般一樣的話,就顯不出淨宗的殊妙,殊勝微妙。
  這個地方我們要注意到的就是“遇緣”。我們現在從形式上說,生在中國所遇的緣都是大乘;生在南洋,他們遇的緣是小乘。特別是中國,中國大乘分八個宗派,八個宗派都是大乘。無論修哪個宗派,念佛求生淨土,都是屬於大乘根器。大乘根器裡頭跟小乘差別,就是大乘“發菩提心”,小乘沒發。
  什麼是“菩提心”?《觀經》上講的,“菩提心”的“體”——“至誠心”,真誠到極處。“至誠心”,就是《大學》上所說的“明德”。後頭有文、有解釋,“ 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從“誠”到“明”這是性德,就是“無師自通”的,因為他真誠到極點,他智慧開了;從“明”到“誠”這是學教,我們學了佛法之後,慢慢把心回歸到真誠,讓妄心回歸,這叫“教”。前面上面這句是“無師自通”,後面這是學了之後,通了“明”就是智慧現前,“誠”是真心,那我們現在是懂得了,從“誠”,就是“戒定慧”三學,“因戒得定,因定開慧”,這個是“自明”到“誠”,真誠心現前。
  我們遇的緣深,超勝,但是現在遇的這個緣不踏實。像方東美先生所說的,兩百年前寺廟庵堂出家人,都真正有道德、有學問,都可以親近,向他學習;現在不行了,現在這兩百年過來,他們不學經教了,也沒有辦法認真修行
  修行只剩下一門,淨宗“信願持名”,這個法門還行。“禪”不行了。為什麼?他的清淨心得不到,他心生煩惱,不生智慧。
   “密”也不行。這個“密”不行,是黃念老告訴我的。我們第一次見面他就告訴我:禪宗傳到今天開悟的沒有了,得定的還有他舉了個例子,虛雲老和尚得禪定,沒有開智慧,距離開智慧他定功還不夠。密宗,他也是密宗的上師,他說,人民共和國建國六十週年,那年我們見面的時候談到的,學密成就的只有六個人。很難!往後更難了,只有念佛法門所以他臨終的時候念佛,他念了半年。這個註解注完之後,校正之後,該補充的補充了,圓滿之後他就一心念佛。告訴我一天十四萬聲佛號,追頂念佛,一句接著一句,念了半年他走了,為我們表法,通宗通教、通顯通密,最後選擇念佛往生淨土,給我們看的。
  下面這些話都非常重要。請看下文,底下這一段:
  【解】現就本經,兼採餘論,以明三輩往生,實為凡夫,兼及聖人。
  這是黃念老註解這一品經,重點在這裡先給我們說出來,聖人比凡人高,當然沒有問題。
  【解】經中《必成正覺品》偈曰:“令彼諸群生,長夜無憂惱,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我若成正覺,立名無量壽。眾生聞此號,俱來我剎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
  這裡一共八句。
  【解】首四句明大願之由。
  佛為什麼發四十八願?
  【解】乃欲令一切長夜冥昧之眾生,離諸憂悲苦惱,出生善根,成就菩提。
  這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發四十八願,他為什麼?為這個。為的是諸群生,就是十方諸佛世界,那個里面的六道眾生,“長夜無憂惱”,“長夜”就是指的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裡頭苦惱,要讓他們離苦得樂,“出生眾善根,成就菩提果”,這得樂,簡單四個字,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離苦得樂,阿彌陀佛就為這個來的。
  所以念老在這給我們解釋的:
  【解】乃欲令一切長夜冥昧之眾生,離諸憂悲苦惱,出生善根,成就菩提。故知所欲普濟者,實為長夜憂惱,待生善根之具縛凡夫也。
  極樂世界是為誰?是為這些人,不是為菩薩。這個不能搞錯了。“離諸憂悲苦惱,出生善根,成就菩提”,這是說明阿彌陀佛是為這個,離苦惱待生善根的具縛凡夫。這個“縛”就是煩惱。“具”是具足,無明煩惱、塵沙煩惱、見思煩惱,統統具足,在我們這個世界能看到的,六道輪迴的眾生,是希望這些眾生離苦得樂。
  【解】繼四句偈,明普濟之法。
  他用什么方法?后面四句说出方法,“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剎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后面这四句明普济之法。
  【解】众生闻名,来生我剎。此诸众生,亦即长夜忧恼中之群生。是故善导师曰:三辈九品,总是为“佛去世后,五浊凡夫”也。末二句“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可见忧恼凡夫,一登彼土,悉皆身真金色,妙相如佛,圆满具足。
  這些話句句都是真實話,你要能相信,你要能真幹,你是現前世間最有智慧之的人、最有福報的人。沒有大智慧、大福報,他怎麼能在這個世間一生就成佛?!這不可能。生到極樂世界就等於成佛,得跟佛同樣的智慧、道力、神通,跟阿彌陀佛完全相同,這不是自己修得的,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給你的,慢慢的再等待一段時期,你自己修行就成功,也到達這個地位了,沒有到達之前佛加持你,一直等到你自己完全好像你得到了,你的功夫成就,你得到了。
  這底下說得好,末後這兩句:
  【解】末二句“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可見憂惱凡夫,一登彼土,悉皆身真金色,妙相如佛,圓滿具足。下更雲:“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
  這是很快,化身無量無邊,無量無邊的佛法,一天就學完了。無量無邊諸佛在講,他有無量無邊身,每一尊佛前面都有他,福慧雙修,供佛修福,聞法修慧,所以非常快。這一得法之後,“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跟佛一樣去教化眾生。
  【解】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
  這兩句非常重要!這個“欲”是世間“五欲六塵”,“財色名食睡”,這是“五欲”;“六塵”,色聲香味觸法。這都是慾望,這個要遠離,你才能“深正念”,是禪定、是念佛三昧。你放下的愈多,你念佛三昧功夫愈深。然後用你的清淨智慧修“梵行”,“梵”是清淨的意思,你在這個世間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跟“清淨、平等、覺”相應,就是“梵行”。
  這個地方講的“梵行”,就是經題上這五個字——“清淨、平等、覺”。
  【解】是表諸往生者,華開見佛,身心頓淨。智慧猛利,大悲無量,自覺覺他,成就菩提。
  要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不要求往生品位,為什麼?那是妄想、那是雜念,老實念去。學蓮池大師、蕅益大師,有人向他們請教:你將來往生到極樂世界,什麼樣品位你就滿足了?祖師回答的是,我只要下下品往生,我就滿足了。
  我們要有這個心,把定在下下品,這個地方雜念就沒有了,不跟人去爭了。你們要爭品位我不爭,可能不爭的反高,爭的反而爬不上去,為什麼?你有雜念,你還有分別,還有執著。統統放下,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我到極樂世界,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念起,為什麼?無量壽,你還著什麼急?!決定成就,連基本的根,都讓阿彌陀佛親自來幫你扎,這還得了?!比那個插班進去更踏實。從根本學起,蓮池、蕅益大師的話,話中有話,要好好去體會。
  這樣真的,《金剛經》所說的,“ 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做到了,法也捨了,一句,抓住這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我決定成就。不與人競爭,老老實實從下下品修起,一年級修起,慢慢一步一步向上提升,做彌陀的好弟子,這個心踏實,願踏實,沒有不往生的。
  【解】是表諸往生者,華開見佛,身心頓淨。智慧猛利,大悲無量,自覺覺他,成就菩提。
  清淨心現前了,這個清淨我們無法想像,為什麼?到極樂世界得的身體不是這肉身。這個肉身是“物質”,“物質”是生滅法,那個地方是“法性身”。我們現在這個身是阿賴耶的“相分”。阿賴耶的“境界相”是生滅法。極樂世界沒有生滅法,“法性身”;居住的,“法性土”。所以身沒有生滅,居住的環境也沒有生滅。居住的環境我們要不喜歡,怎麼辦?我想改變一下,隨心所欲,你的念頭想什麼,它環境就改變了,一切都隨心所欲,想什麼現什麼,真的是我們這邊一句話,是恭維的話做不到的,叫“心想事成”,在極樂世界是老實話、是真話,確實心想事成,不是假的。

圓滿的自愛,是愛一切眾生;愛自己不愛眾生,那真正是不愛自己

   “智慧猛利。”智慧像誰?像阿彌陀佛。
  “大悲無量。”這個“大悲”就是今天講愛心,愛一切眾生,愛遍法界虛空界一切眾生、一切萬物,為什麼?全是自性現的。
  愛眾生,實在是自愛。圓滿的自愛,就是愛一切眾生;愛自己不愛眾生,那真正是不愛自己。為什麼?一體。我愛細胞,難道不愛皮膚嗎?這最小的單位是細胞,細胞要再分析更小,分成基本粒子、分成夸克、分成微中子,這都是生滅法。所以從最小的愛,愛這身,然後再擴大,整個地球;再整個擴大,整個銀河系;再擴大,佛經上講的大千世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一個自性變現的。所以,“一念”能變虛空法界。“一念”,如果具足神通,這“一念”當中就能分無量無邊身、就能辦無量無邊的事。自利的事,福慧雙修。有福有慧幹什麼?幫助苦難眾生。
  “自覺覺他。”沒有絲毫吝嗇。吝嗇是大煩惱,會障礙你往生。這個也擁為己有,那個也是擁為自有,不肯給幫助人;別人有需要的時候,不能夠布施,不知道“自他”是一不是二。對你喜歡的人,你能夠施捨;對你討厭的人,就是對冤家債主,都應該一視同仁,他有缺乏的,我有多餘的,要分給他。
  “怨恨”是什麼?怨恨是煩惱,他對我怨恨,他對我沒有了解、沒認識,這是很正常的,等他明白了,他的態度行為就善良了,自然就能改正了。
  間法、出世間法,就是覺、迷之分,除此以外沒有兩樣。覺了叫“佛菩薩”,迷了叫“凡夫”。
  “成就菩提。”“成就菩提”是成就無上佛果。
  【解】是皆阿彌陀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了、堅固、究竟願故。
  這是阿彌陀佛。所以到極樂世界得佛威神加持、得佛功德加持,他無量劫修行的功德,我們都能得到真實受用。這個真實受用跟佛講的一樣,他有威神力、本願力,“滿足願”、“明了、堅固、究竟願”,每個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跟他一樣,統統都有。阿彌陀佛有的,你也有、他也有,個個平等,極樂世界是真正平等對待、和睦相處,沒有絲毫差異,這個世界才圓滿。
  【解】故能令長夜憂惱之凡夫,智慧清淨,身心如佛。
  我們這些六道輪迴的凡夫往生到極樂世界真的是一剎那,一剎那就起這麼大的變化。
  【解】由是可見此土大心凡夫,蒙佛加被,上輩往生,得無生忍,又何足異。
  “異”是沒有奇怪,確確實實往生到極樂世界要發大心。心量要大,起心動念要想到別人;再擴大,想到社會、想到國家、想到這個地球,至少要想到地球;地球再擴充無量無邊的星球,這個里面所有一切眾生不能說無,為什麼?依報和正報是不相分離的,依、正是一體。星球居住地方是依報,裡面必定有正報,我們看不到,空間維次不一樣。好像在一個電視畫面,頻道不一樣,幾十個頻道、幾百個頻道都在屏幕上,你按了,它現出來;不按,它在。它不是不在、不是沒有了,這個道理我們要懂。
  【解】法藏比丘以偈頌願,首句即是“我建超世志”。此正超世之處。
  超越世間一切大眾之願,心量大了。
  【解】安得守十方之常規,以論極樂之品位耶?
  就不可以“守十方的常規”。佛說法,應機說法,機感不同,說法不一樣,活的,不是死的。所以在經教裡頭修了一段時期之後,會發現見到佛經沒有意義,對大眾面前生無量義,什麼樣的根機給你說什麼樣的法,活的,它不是死的。有意思,有意思是死的,不能說錯,不能說是有衝突,它沒有意思。對各種不同的根機,各個人得利益,什麼利益?幫助他破迷開悟,幫助他離苦得樂,這目的是一個。
  但是說法學法都不一樣,活潑,所以不能“守十方”。我們是十方之一,我們這個地方的常規,釋迦牟尼佛定的,為哪些人?為初學的人,根利的人;根性差的人佛就降等了,就不用這個了。這個法妙極了!
  極樂世界超越十方,十方世界所不能及,這個大家知道,所以不能用佛對我們一方所說的法。
  對這個經上所講的產生懷疑,那就錯了,有懷疑也放在一邊,最好把懷疑都丟掉,我就相信,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不是一切全明白了嗎?!凡是障礙往生的,我們都要把它捨棄,這就對了。
  像我們今天在佛法講的,在這個世間,西方人講二十一世紀,這個世紀也是歷史上從來沒見過的混亂,沒見過的。這個世紀需要宗教團結。我們對宗教怎麼看法?宗教都是佛菩薩示現。在過去沒有交通工具、沒有資訊,在那個時代諸佛菩薩應機說法,各個不同族群現各個不同的身,說各種不一樣的教。
  今天交通方便、資訊發達,應該所有的宗教合成一家,為什麼?一個神,眾神一體,宗教一家,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化解這個世間,從個人到國家各族群宗教,所有一切衝突化解,化解衝突,帶給這個世間永恆的盛世,和睦、幸福、快樂,真叫人離苦得樂,這宗教教育圓滿。不能執著成見!我這裡說的跟你不一樣,那是在那個環境,不是在今天的環境,在今天的環境就說一樣的了,我們要活的學,活用,真正得到宗教教育的利益。
  宗教教育,按中國文字的解釋,“宗教”是人類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學、尊崇的教化。這些年來,我們在世界上接觸宗教,把這個名稱講給大家聽,個個都滿意,我“宗教”就是這個,個個都講,所以“宗教可以團結”,不難!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