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11月9日 星期一

淨空老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注》第274集--有“信”有“願”是往生條件;念佛是“行”,決定往生的品位


淨空法師 2015年11月4日講於香港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六百六十七頁第七行,從第二句看起:
  【解】又《彌陀要解》曰:“阿鞞跋致,此云不退。”
  我們的意思講是“不退轉”。“不退”有三,這個地方列出來了。這段是取自蕅益大師《彌陀經要解》上說的。
  【解】“一、位不退。入聖流,不墮凡地。”
  是初果小乘。初果,前面跟諸位報告了,他斷八十八品見惑。下面兩種不退,是斷八十一品思惑,見思煩惱。“見惑”品數雖然這麼多,佛為了教學便利起見,把八十八品見惑分為五大類:“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五大類全包括了。這五種見惑都斷了,證須陀洹,“入聖流”,就是聖人之流,他不會墮落在三惡道。初果、二果、三果,他們生活的處所、修行的處所是在人、天,人間、天上,凡聖同居土。
  中國這塊大地,我們知道四大名山、五嶽,這些地方有菩薩常住在這邊,也有不少羅漢,當然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都 ​​有,他們在這個地方修行,不會再墮落了,步步高升。初果要證到四果,他還得慢慢向上提升,經歷二果、三果、四果。四果就超越六道輪迴了,到哪裡去了?十法界裡面“聲聞”法界,是他們居住的道場,他不會再到六道來了,六道是凡地,他出輪迴了,真正超越輪迴,不再回來了,所以入聖人之流。
  這五種見惑我們要知道,能看破,能放下很好,為什麼?往生有把握。我們不搞小乘,但是這五種能幫助我們往生、幫助我們放下。為什麼要放下它?假的,不是真的。六道輪迴也是假的,把假的放在心上,就大錯特錯了!
  假的不能放在心上,要把真的放在心上。什麼是真的?不生不滅是真的,極樂世界不生不滅。阿彌陀佛以及所有往生的大眾,從上上品到下下品,個個都是無量壽,無量壽就是不生滅,意味著不生滅了。

有“信”、有“願”是往生條件;念佛是“行”,決定往生的品位


  我們無量劫來,在六道輪迴過日子,這一生當中遇到這個法門,無比的殊勝,太殊勝了,這個法門能夠幫助我們永遠脫離六道輪迴。
  生的條件非常簡單,蕅益大師說“信、願、持名”四個字,這四個字我們做到了,必定得生第一個條件,“信” ,決定相信,相信佛的話是真話,決定不會欺騙我們,西方有極樂世界,要相信真有;第二個,要相信真正有阿彌陀佛。有這兩個條件就能往生了。蕅益大師說得好,“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我們相信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我們願意往生到極樂世界,這個是“願”,真正相信,有懇切的願望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條件具足了。
  念佛,念佛是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品位。念佛功夫深,品位高;念佛功夫淺,品位低。沒有念佛功夫,臨命終時一念十念往生,這是下下品,凡聖同居土下下品下下品也好,為什麼?不退轉了,這個不退轉可不得了。三種不退,第一種剛才說了,不墮凡地。
  【解】“二、行不退。恆度生,不墮二乘地。”
  這個品位高了,不會退到阿羅漢,這叫“行不退”。他發菩提心,他行菩薩道,修六度萬行,他不會退到聲聞。四聖法界裡頭“聲聞”、“緣覺”是二乘地,他住在菩薩,再提升是佛,十法界裡面的佛,他在這個地方修行,地位就高了。
  【解】“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薩婆若海。”
  念念都流入。“薩婆若海”就是“一切種智”,就是如來所證得的智慧,所以也叫“如來果海”。沒有證得“如來果海”之前,都是因地。菩薩也在因地,很貼近了,阿羅漢比較疏遠一點,念念都向“無上正等菩提”,向“無上道”,這個叫做“阿鞞跋致菩薩”。
  “阿鞞跋致”是三種不退,我們一般講他是什麼身份?法身菩薩。他住在什麼地方?實報莊嚴土。在娑婆世界就是華藏世界,阿鞞跋致他住在華藏世界。密宗裡面所說的“密嚴”世界,也就是華藏世界,也就是極樂世界,同處不同名號,異名一處,一般稱為“一真法界”,就是指的“阿鞞跋致”。法身菩薩所住的實報莊嚴土,他在這個地方等待成佛。
  我用“等待”兩個字,為什麼?這個地方沒有辦法用功,為什麼?法身菩薩無明斷了,無明是起心動念,不起心、不動念他怎麼修?我們要破身見,你看,有身見好修,要破邊見,確實有二邊的概念、對立的概念,法身菩薩沒有了,他不起心、不動念,不起心不動念修什麼?沒的修了,為什麼還不能稱“無上正等正覺”?煩惱是斷掉了,習氣沒斷,習氣可不好斷“習氣”是什麼?佛在講經的時候有個比喻,讓我們有個概念,佛用酒瓶做比喻,盛酒的瓶子,酒倒乾淨了,確實沒有了,聞聞還有味道,這個味道叫習氣,這個味道沒有辦法斷掉的,只有一個方法,把它擺在那裡,瓶蓋打開,半年一年之後再去聞,沒有了,就成佛了。所以他到那個地方去等,等到習氣完全斷乾淨了。佛告訴我們要多長時間?不是一年、兩年,不是一劫、二劫,三個阿僧祗劫。所以通常大乘教裡頭,講成佛要“修三大阿僧祗劫”,不是說我們,我們是無量劫,三個阿僧祗劫是說實報土裡面的法身菩薩。
  菩薩有四十一個位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等覺,有四十一個位次。四十一個位次從哪裡來的?習氣厚薄不一樣,愈往高的地方去習氣淡薄,愈往下面習氣很濃厚,是這麼樣分的。所以這個法界一切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下,沒有差別,智慧、神通、道力,幾乎都是平等的,只有證得“妙覺果位”,時間早晚不一樣,習氣薄的很快就證得,習氣濃厚的時間就比較長一點,是這個意思。所以“第三,念不退,心心流入薩婆若海”。
  【解】薩婆若海,此云一切種智海,即如來果海。
  阿羅漢證得的“一切智”,菩薩證得的叫“道種智”,佛所證得的叫“一切種智”。這三種智慧,實際上都是自性本自具足的,不是從外來的,我們有障礙把它障住了,障礙去掉它就出現了,執著障礙“一切智”。
  “一切智”是什麼?“知法總相”,一切法的總相就是空,知道一切法是假的,不是真的,不再執著它了,這個是“一切智”。
  第二種,“道種智”,“道”是道理;“智”是智慧;“種”是種種,就是萬法。知道一切萬法是怎麼來的,所以“一切智”知“空”,“道種智”知“有”,知道惠能大師最後說的一句話,“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道種智”知道萬法從哪來的,“一切種智”就全知道了,“一切”就是“一切智”,“種”就是“道種智”,“一切”跟“道種智”就是說“理、事”全知道,“空、有”完全知道了,通達明了,沒有障礙了,這種智慧才能教化眾生、普度眾生,為什麼?你一切沒障礙了
  下面說,證得“一切種智”的人。
  【解】別教須登初地,圓教至初住。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方能雙舍二邊,
  “二邊”就是“空、有”兩邊“空、有”兩邊都放下了,這叫“中道”。
  【解】全歸中道,念念流入薩婆若海。足見念不退之難證。
  “念不退”,《華嚴》是圓教初住菩薩證得了,叫“法身菩薩”,別教要初地。別教初地等於圓教初住,都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所以稱“法身菩薩”。法身菩薩的等級有四十一個,四十一個等級都叫法身菩薩,法身菩薩在理上講是平等的,在事上講,剛才說過,“無明”厚薄不一樣。“無明”濃厚的地位就低,“無明”薄一點就往上升,到等覺還有一品,一點點,那一點點斷掉了,實報莊嚴土沒有了。換一句話,實報莊嚴土也不是真的。沒有了到哪去了?回歸常寂光了。
  常寂光是法身,所以在實報土裡頭是報身。到常寂光這才證得法身。真正證得法身,法身沒有相,法身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常”就是不生不滅。“寂”,清淨寂滅,就是它沒有染污,它沒有動搖。“光”是光明遍照,或者是普照,都是一個意思。它是一切法的理體,一切法的本體,一切法從它而生,它本身不生不滅,所生的一切法都有生滅,這個諸位要知道。
  實報莊嚴土,你看它有生有滅,它不是剎那生滅,有緣它就現相,所以通常我們不叫“生滅”(“生滅”對阿賴耶講的,對自性不講“生滅”,自性不生不滅),講“隱現”,有緣它現相,沒有緣相就不見了。“隱”,“隱”不能說滅,“現”,不能說生,所以叫一真法界,這個是有形相最高的境界,這個境界就是極樂世界。一切諸佛報土,諸佛如來的報土,跟西方極樂世界,實在說無二無別。極樂世界的殊勝得阿彌陀佛四十八願的加持,這樁事情一切諸佛報土裡頭沒有,只有極樂世界有,所以顯得它特別殊勝。
  下面說的,“足見念不退之難證”,這是真的,一點都不假。通常講修行,真的是修無量劫才能到這個地位。底下這個話非常重要!
  【解】但淨土妙法,“五逆十惡,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也。”
  這個話蕅益大師說的,這是經上講的,祖師給我們說的。我們為什麼要修淨土法門?用這個答复就對了,很圓滿,答得很巧妙。五逆十惡”是地獄眾生,是墮地獄的,其他法門沒有他份,可是念佛行。
  不但念佛行,一生造“五逆十惡”,臨命終時,他要真正能夠懺悔能夠悔改,“信願持名”,一聲佛號、十聲佛號都能往生。這個例子,謝總的父親給我們做出榜樣,現身說法,不過他不是五逆十惡,他是個大善人。給我們證明什麼?第十八願講的“十念必生”,因為他一生沒念佛,兒子學佛勸他,他聽不下去,兒子著急。一直到他臨終的時候,斷氣前一個多小時,不到兩個小時,兒子最後看他,跟爸爸講:西方真有極樂世界,你能不能相信?爸爸點頭。這個很難得,一生都沒點頭,這個時候點頭。又告訴他說:真有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接引眾生,你相信嗎?點頭,兒子就給他說,我念阿彌陀佛你跟著我念。念了一個多鐘點走了,全身柔軟,瑞相稀有,當時在場一千多人,有人看到佛光,有人看到蓮花,有人聞到異香,瑞相稀有。一生沒念過佛,就是臨終的時候,兒子帶著他,他跟著兒子一起念。我們親眼看到這個例子、聽到這個例子,我們要有信心,這是我們的榜樣。
  “十念成就,帶業往生,居下下品者,皆得三不退”,品位不高,是下下品。我們相信,謝總的父親在下下品,我們可以肯定,但不是下品,下品裡面有上品,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下下品是下品下生。我們至少能判斷他,他是下品上生,為什麼?他是善人,他 ​​累積的功德多;尤其兒子做大善事,這個功德迴向給他爸爸,把他爸爸的品位就提升了,肯定的。著重在什麼?“皆得三不退”,就是阿惟越致菩薩。生到極樂世界,下下品也是阿惟越致菩薩。
  【解】是以靈峰大師贊曰:“十方佛土,無此名相,無此階位,無此法門。
  這個名是什麼?五逆十惡,十念成就,沒有這個說法的,居下下品,皆得三不退,也沒有這個說法,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他說十方佛土沒有這個名相,沒有這個階位,沒有這個法門,只有西方極樂世界。
  【解】非心性之極致,持名之奇勳,彌陀之大願,何以有此!”
  西方極樂世界怎麼會有?!在理上講,第一個條件,“心性極致”,心性之究竟,心性的圓滿,不是幾分,是真的圓滿,這頭個條件。
  自性心性圓滿,彌陀心性極致,我們的心性跟彌陀的心性是一不是二,如何跟彌陀起感應道交的作用?那就是念佛。
  “持名之奇勳”,“勳”是功德;“奇”不是普通的,非常稀有,得到阿彌陀佛的加持。所以彌陀之大願,四十八願,願願加持念佛的眾生,才有這樣的瑞相,才有這個殊勝的功勳,幫助這個人往生到極樂世界去了。
  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科】己三、法喜自在。
  【經】各自念道、說道、行道,莫不歡喜。
  念老註解裡頭說:
  【解】末後諸往生者,因隨意修行,受用種種大乘法樂,並自在得果,故莫不歡喜。
  沒有一個不歡喜,人人歡喜,真的是法喜充滿。佛菩薩、祖師大德在此地引導我們,我們遇到這個法門,真的是稀有,“開經偈”上所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不是假話。彭際清說:“無量劫來稀有難逢的一天”,這一天我們遇到了。遇到怎樣?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一心一意專求淨土,一生就這麼一個願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念頭一動,阿彌陀佛就收到信息了,佛一定加持,我們這一生決定得生。我們每天盼望著,等待著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其他的念頭全放下了,徹底放下了,不必去理會了,一切隨其自然。好,也好;不好,也好;都好,一絲毫牽掛都沒有。連分別、執著都沒有,天天想著極樂世界,天天想著阿彌陀佛。
  下面這一品還是給我們介紹極樂世界的環境。
  【科】丁四、泉池功德。分二:
  極樂世界沒有江、沒有海、沒有海洋,但是它有池塘,池塘里面都是蓮花。這蓮花從哪裡來的?十方世界一切念佛眾生感應而顯現的,我們念佛有“感”,阿彌陀佛有“應”。“ 應”的明顯表示在哪裡?表示在七寶池裡面所生的蓮花,無論哪個地方世界只要有眾生“信、願、持名”,極樂世界蓮花就出現了,奇怪的是那個蓮花上有這個人的名字。所以我們就曉得,蓮花上有名字,阿彌陀佛講堂座位上一定也有名字,不會有差錯。
  “泉池功德第十七”,你看我們這邊有泉池,泉池沒有功德;極樂世界泉池有功德。
  我們先看念老的簡介:
  【解】本品明極樂泉池不可思議功德。
  經文分三段。
  【解】一、首明池德之總相,並列標池量、水德、岸樹、池花等別相;二、池揚妙法,成熟善根;三、十方生者,蓮池化生。
  這就功德。它有什麼功德?池裡面的流水,流水有聲音,聲音在說法。說什麼法?你想听什麼法它就說什麼法,妙極了!“妙法成熟善根”,這個善根是什麼?明心見性,這是善根。自性裡面“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全幫助你成熟了,我們人人都有,失掉了,找不回來。池水里面出的音聲,為我們說法,讓我們聞法不間斷,讓我們誦經不間斷。前面講講誦,講經、誦經,這樣就能成熟。
  所以在我們這個世界,自古以來祖師大德教我們誦經(“誦經”跟“讀經”是一回事),讀經,拿著經本對照著讀,念得很熟了,可以背得下來了,不需要看經本也能誦,那個叫“誦”。“誦”是不看經本,“讀”是看經本。誦經自在,不需要經本,一遍一遍的誦。所以古人教我們,要念多少遍?一千遍。如果一千遍開悟了,那就太好了,一千遍沒悟,這一千遍做一個檢討,好像做一個考試,再第二個一千遍。第二個一千遍開悟,好,這個悟是什麼?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還沒有開悟,第三個一千遍、第四個一千遍、第五個一千遍,一定念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我們一定要記住,海賢老和尚給我們表的法,他老人家不認識字,所以沒有誦過經、沒有念過經,也沒有聽人講過經。他一生怎麼修的?就是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師父就傳他這句佛號,叫他一直念下去,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念,不分晝夜。這個人很老實,很聽話,真幹,他就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念得怎麼樣?念到“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他什麼時候“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的?我們仔細觀察那個光碟,聽他老人家說話,話裡有話,要會聽。我們依一般的常識來判斷,這是一個了不起的人,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認真,這就是很了不起,他真幹,真聽話。
  他是二十歲出家,師父教他這句佛號。我們在《淨土聖賢錄》、在《往生傳》裡面看到,很多很多人念佛三年就往生了,是不是他壽命只有三年?那講不通,沒有那麼巧,有可能有幾個,不可能那麼多的人都是三年,這講不通。那是怎麼往生的?念到“功夫成片”。三年念到“功夫成片”這可能的。“功夫成片”是什麼?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心裡頭乾乾淨淨,沒有妄想、沒有雜念,這叫“成片”。
  心裡頭只有“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之外沒有別的,念到這樣的功夫,三年可以念到,阿彌陀佛就給你送信息來了,可能你在夢中見佛,也可能你在定中見佛,佛會告訴你,送消息給你,你的壽命還有多久,好好用功下去,到臨終的時候佛來接引你。送這個信息給你。可是有一等人,他 ​​見到阿彌陀佛,他跟阿彌陀佛請求,我還有的那些壽命不要了,我現在跟你走。阿彌陀佛很慈悲,跟他約定時間,三天、五天、七天、半個月、一個月,來接引你,這個太多了!所以“功夫成片”三年可以成就
  從“功夫成片”往上提升,到“事一心不亂”頂多十年。所以海賢老和尚,我估計他的“功夫成片”應該是二十五、六歲;他念到“事一心不亂”應該在三十前後,三十歲;念到“理一心不亂”應該在四十歲,四十歲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了。這個我們要知道,他應該很早,二十幾歲他就有資格往生了,為什麼一直留到一百一十二歲?這是怎麼回事情?諸位要知道,這是阿彌陀佛囑咐他的,阿彌陀彿看他修的很好,是個念佛的好榜樣,希望他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這個好榜樣讓學佛的同修來看,讓念佛求生淨土的人來看,你只學他你保證成功。
  這個表法裡面還有非常深的意思,那就是在這個時代(佛當然知道),我們淨宗遇到困難,困難是什麼?很多人反對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遇到這個困難),依照這個本子修的人很多,但是遇到這個困難之後,有很多人批評,出來說話,說這個會集是不應該的,就有很多人退心了,老和尚給我們作證明,我相信這是他真正最重要的一個任務,一百一十二歲。
  前年,2013年1月,有人帶了一本書給老和尚,老和尚也不看書,也不知道什麼原因他們帶去了,老和尚問你們帶的什麼書?這居士告訴他,這本書名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老和尚聽到這個書的名字非常歡喜,如貧得寶,趕快穿袍搭衣,拿到這本書,主動要求大家給他照相。這個相片照了第三天他就往生了,這什麼意思?這本書裡頭就是為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困難。這本書寫得很好,把這個會集本,自古至今會集的人很多,不是不能會集,說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根有據,希望佛門裡頭要團結,要互相讚歎,不要毀謗。
  互相毀謗佛法就滅亡了,互相讚歎佛法就興旺,他給我們表這個法,也就是他現身說法告訴我們,極樂世界真有,阿彌陀佛真有,念佛往生淨土是真的不是假的,他做出榜樣給我們看,告訴我們夏蓮老會集的這個經是真經,字字句句都是世尊所說的,通過翻譯,在翻譯本里面節錄下來的,沒有改動一個字,每一個字、每一句都是五種原譯本里頭的原文,叫真經。黃念祖老居士的註解,引用了八十三部經論,一百一十種祖師大德的注疏,來註解這個經,正知正見,可以相信,沒有問題,依照這個經、依照這個註解修行沒有錯。所以這個給我們作見證,許許多多的人又回來了,好,這回來之後這就死心塌地。
  天讀誦《無量壽經》,我勸大家至少要念一千遍;黃念老的註解,至少要從頭到尾看三十遍,你往生淨土的條件就非常豐富了、就具足了。剩下來是要放下身心世界,假東西,不要放在心上,一心念佛,專求淨土,必定得生。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薩”。
  他來幫助我們的,讓我們沒有懷疑了。夏蓮公、黃念老,“三轉法輪”裡面,他們兩個人“勸轉”;海賢老和尚給我們作“證轉”,來做證明,堅定我們的信願,肯定我們必定能夠成功。
  所以這個註解也是會集的。經文是會集的,註解也是會集的。所以“池揚妙法,成熟善根”。
  第三個“十方生者,蓮池化生”。往生到極樂世界,我們從哪裡出生?從七寶池蓮花當中出生的。
  下面我們看經文:
  【經】又其講堂左右,泉池交流。
  【解】講堂左右泉池交流是總相,表寶樹蓮池周遍其國也。
  池子很多,我們心裡想,它就變現,都是隨心所欲,我們想大它就大,想小它就小。池子水,想深它就深,想淺它就淺,溫度我們想熱一點它就熱,想涼一點它就涼,沒有不自在的。
  【解】《觀經》曰:“一一池水,七寶所成。……其摩尼水,流注華間,尋樹上下。”
  這個水的質,水的本質。我們這個世界的水,水的本質是“氫二氧”變化出來的。西方極樂世界的水,不是“氫二氧”,是什麼?七寶所成的,跟我們這不一樣。“……其摩尼水”,(“摩尼”是如意,寶珠的名稱,水像摩尼一樣,隨人心意。)“流注華間,尋樹上下”。極樂世界的水可以往上流,也可以往下流,不像我們這個世間的水,只能向下,不能向上。
  【解】可見,極樂莊嚴微妙,超於一切。
  無比的殊勝。我們再看底下一段經文:
  【科】戊二、別明德相分九己一、寶池深廣。
  七寶池有多大?
  【經】縱廣深淺,皆各一等、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
  【解】別相中,首為泉池之形量。縱者長度。廣者寬度。池之長寬深淺,應機化現。其量非一。
  它是隨著眾生的心,你想大它就大,想小它就小;想深它就深,想淺它就淺,如意。
  【解】稱其形體,各為一等。從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皆隨應而現。
  眾生有感,它就有應。池的形狀,大小淺深,想什麼樣子它就現什麼樣子,這第一段。
  【科】己二、水俱八德。
  【經】湛然香潔。具八功德。
  所以叫“八功德水”,七寶池,八功德水。
  我們看念老的註解:
  【解】次表水德。是諸泉池,即八功德池。池水湛潔,清芬芳馥,故曰“湛然香潔”。
  “湛”是清,沒有染污。水有香味,乾淨。
  【解】《稱讚淨土經》曰:“何等名為八功德水。”
  把八種功德說出來了。
  【解】一者澄淨。
  “澄”是乾淨,沒有污染。
  【解】二者清冷。
  我們叫清涼。
  【解】三者甘美。
  嚐嚐水的味道有甜味,這個水可以喝。
  【解】四者輕軟。
  這是我們這邊水沒有的,我們這邊水很重,有重量,極樂世界的水沒有重量。
  【解】五者潤澤。
  所以極樂世界的人,常常在寶池裡面沐浴,養身體。我們知道,極樂世界的人不需要飲食,七寶池裡頭八功德水的沐浴,可以永遠保持你身心健康。
  【解】六者安和。
  這個水在裡面盡量放心,不會出危險,不會把一個人淹死。為什麼?它能隨心如意,就安心了。喜歡水位多高它就多高,喜歡多深它就多深,隨著念頭它就變化。
  【解】七者飲食除飢渴等無量過患。
  就是許許多多過失憂患,全沒有。不像我們這邊的水小心謹慎,為什麼?沉下去會沒頂,會淹死。極樂世界沒有這種現象。
  【解】八者飲已定能長養諸根四大,增益種種殊勝善根,多福眾生長樂受用。
  “定”是肯定。肯定能夠長養,諸根就是我們講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四大”就是物質現象,“地、水、火、風”,也就是能對我們的身心都得到養分。
  “增益種種殊勝善根”,世俗善根,一切善法所生的,叫無貪、無嗔、無癡,這叫“三善根”。菩薩的善根是精進。那我們知道世出世間的善根,這個水都能幫助我們長養。“增益殊勝善根,多福眾生長樂受用”,這一句話意味很深,不能隨便看過。
  “ 多福”,什麼人多福?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叫“多福眾生”跟我們這邊眾生相比,我們這邊眾生多苦,多苦眾生。極樂世界多福,他們在七寶池天天不離開,在七寶池是享受。
  【解】極樂之水能令飲者,增長種種殊勝善根。可見極樂不可思議。
  不需要飲食,常​​常在七寶池沐浴,身體需要什麼養護的,全具足了。
  【科】己三、岸樹香光
  池四周圍都有寶樹,有樹林,極樂世界的香,光,是極樂世界的特徵,香光都遍法界,我們業障太重了,看不見光,也聞不到香,可是有特殊因緣的時候,會聞到、會看到。
  請看經文:
  【經】岸邊無數旃檀香樹。吉祥果樹。華果恆芳。光明照耀。修條密葉。交覆於池。出種種香。世無能喻。隨風散馥。沿水流芬。  
  所以極樂世界,一切法都沒有生滅的現象,所以“花果恆芳”,花果永遠不謝的,你要不去採它,它永遠在那裡;你去採它,過一段時期它又長成了,奇妙無窮。像圖畫一樣,它太美了。你看池跟樹、花、果,你看它的活動。
  我們看念老註解:
  【解】右顯池岸妙樹莊嚴之相。“栴檀”見前釋。
  “旃檀”是古時印度的一種香木,我們中國人稱它作“檀香”,檀香樹。
  【解】“吉祥果”,印度所產。此方所無。狀似瓜蔞,黃赤色。今以此方之石榴擬充之。石榴一花多實,故以石榴擬吉祥果。
  你看因少果多,這有吉祥的意思。但是印度有一種是我們這邊沒有的,現在要找也不難,因為交通方便了,印度一些東西,熱帶的,中國大部分是在溫帶,北方接近寒帶,所以熱帶的植物,只有在中國南方,廣東海南島這一帶可以看到,北方看不到。
  【解】今經云“池流華樹……皆以無量寶香合成”。
  這是我們沒有的,香不止一種,無量,肯定我們這個地球上不多,種類不多,但是,十方世界裡面合起來那就多,極樂世界是集一切諸佛剎土美好之大成,所以,十方諸佛剎土裡有好​​的東西,極樂世界都有。不好的東西,在極樂世界找不到。
  【解】是故“華果恆芳”。恆芳者,常香也。“光明照耀”者,即前之“無量光炎,照耀無極。”可見此諸華樹,既吐芬香,复放妙光也。
  香氣也是遍法界虛空界,妙光也是遍法界虛空界,香光莊嚴。
  【解】“修條”者,長枝也。“交”者,相接。“覆”者,垂蓋。岸側寶林,枝長葉茂。凌空相接,垂覆池上。如是林樹出種種妙香,其香殊勝,非世間所有,故云“世無能喻”。
  這是我們所希望的、所嚮往的,而沒辦法做到。寶樹這些枝葉花果,佈滿在池的空中,像寶蓋一樣。這個池之美,我們無法想像,“其香殊勝”,非世間所有,故云“世無能喻”。在我們這個世間,找不到相對稱的,比喻也找不到。
  【解】“隨風散馥”,隨德風而散播其香馥。“沿水流芬”,順池水而流送其芬芳。此乃第四十三“寶香普熏願”之所攝。
  四十八願的第四十三願。在極樂世界,四十八願全都兌現了,一切時、一切處,你統統能看到、統統能聞到。這是說,七寶池周邊岸邊的樹木花草。
  【科】己四、池內嚴相分二庚一、寶池體相
  這是說池外面的,這底下要講到池內了。
  【經】 又復池飾七寶。地佈金沙。 
  念老的註解:
  【解】 右顯池中莊嚴之相。“池飾七寶”者,《吳譯》曰:“皆復有自然流泉浴池,皆與自然七寶俱生”。“地佈金沙”,地指池底。《漢譯》曰:“有純白銀池者,其底沙皆黃金也。中有純黃金池者,其水底沙皆白銀也……中復有二寶共作一池者,其水底沙皆金銀也。”乃至“中復有七寶共作一池者,其水底沙皆金、銀、水精、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也。”
  這一段意思很廣、很深。這個池是無量眾寶所成;我們這個世界,這些金、銀、水晶、琉璃,這七種是稀有的寶物,稱之為“七寶”,大家所喜愛的,極樂世界這個東西太多了,無量無邊,有沒有拿這個做裝飾品?沒有。做建築材料,宮殿樓閣七寶所成的,這些寶池,七寶池也是這些珍寶所成的,有,都是從心,我喜歡黃金色,你的池就是一寶成;你喜歡銀色的,那就是銀色一寶成;你喜歡兩種顏色的、三種顏色的、七寶成就的、還有無量眾寶成就的,沒有一樣不稱心如意。
  所以我們要明了、要清楚,在這個世間不可能有,宮殿建得再富麗堂皇,比不上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的宮殿,寶池,是能隨心所欲的,這個世界不管怎麼設計,縱然用科學工具來幫你忙,科學工具沒有隨心所欲的好,怎麼比都比不上,這個地方叫“極樂世界”。是真的不是假的。諸佛如來的實報莊嚴土不能跟它相比,什麼原因前面說過了,是阿彌陀佛本願功德,修持功德所成就的。阿彌陀佛無量的慈悲,為我們圓成佛道,設計這樣一個道場,讓我們在這裡認真學習,成就我們無上菩提。
  我們讀到這地方要感恩,確實出乎我們想像之外,我們無法想像。所以這個經本念上千遍,你對極樂世界仰慕之心油然而生,你真想去,我們現在還不想去,那是什麼?對極樂世界的好處知道得不清楚,縱然知道一些,半信半疑。我們何必在這個世間受罪?!到極樂世界先成佛道,然後再到這個世間,以佛的身份,以菩薩的身份來教化眾生,得大自在,這個事情都不難做到。
  【科】庚二、寶蓮彌覆
  蓮花,說了七寶池,不能不說說蓮花。
  【經】優缽羅華。缽曇摩華。拘牟頭華。芬陀利華。雜色光茂。彌覆水上。 
  【解】下明池花有四種妙蓮。《會疏》曰:“優缽羅,此云青蓮華。缽曇摩,此云紅蓮華。拘牟頭,此云黃蓮華。芬陀利,此云白蓮華。小本所謂四色華也。”
  “青色青光,黃色黃光,白色白光,赤色赤光”,《彌陀經》上也是這麼說法的。
  【解】又《箋注》曰:“西方之蓮,有青黃赤白四種。又隨未敷、開、落之三時而異名。”
  “未敷”是沒有開;“開”是在正在開花;“落”是已經謝了,花落了。這是極樂世界用它來表時間,極樂世界沒有晝夜,用它來表這個時間。
  【解】芬陀利為白蓮華之正開敷者。又此華最大,花瓣數百,一名百葉花。
  這個“蓮花”,跟我們這邊蓮花不一樣,它的蓮花的花像我們的菊花一樣,花瓣細長,很多,所以經上往往用它來形容佛菩薩的眼,像蓮花一樣,細長。我們這邊蓮花的花瓣葉子很大,那個要是眼睛像那個樣子就不好看了。所以極樂世界的花瓣。
  【解】“《妙法蓮華經》之蓮華,即此白蓮華百葉之芬陀利華也。又此華多出於阿耨達池,人間無有,故稱為人中好華、希有華等。”
  “阿耨達池”,佛經上常常用它來說天池,在喜馬拉雅山的頂上,登山的、遊覽的,去過這個地方,經上說,印度這個河流源頭就是這個池,像我們中國的長江、黃河,源頭在青海,印度的幾個大河也很長,那個源頭在喜馬拉雅山。
  【解】又“雜色光茂”。“雜”者,和也,合也,眾也,集也。故“雜色”,指眾色和合也。“光茂”者,明盛也。
  這些顏色,不同的顏色,放不同的光。這個光在一起,它自然調和,它不會亂。
  【解】小本曰:“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亦顯雜色光茂也。
  也顯示出來顏色多,說這四種。這四種是原色,一調和,美不勝收。像音樂,中國古人說只有五音,“宮、商、角、徵、羽”,五音一配合,變成交響樂。交響樂是很多種樂器在一起,演奏一個譜子,出的聲音就微妙了;色彩也如是,各種顏色把它配在一起,就是此地所說的“雜色光茂”。
  【解】“彌”者,滿也。蓮花遍滿寶池,覆蔭水面,故曰“彌覆水上”。
  極樂世界,我們能想像,是十方世界菩薩旅遊的聖地,法身菩薩都有能力到極樂世界去觀光旅遊,去參拜阿彌陀佛、聽阿彌陀佛講經說法。極樂世界很安靜、很熱鬧,你喜歡安靜就很寂靜,這些境界都看不到;喜歡熱鬧就非常熱鬧,都是我們無法想像的。
  下面這段。
  【科】己五、水如人意
  這第五種。
  【經】若彼眾生。過浴此水。欲至足者。欲至膝者。欲至腰腋。欲至頸者。或欲灌身。或欲冷者。溫者。急流者。緩流者。其水一一隨眾生意。開神悅體。淨若無形。
  這段經文,水的真實功德,我們的科學做不到。兩個人手牽手,同到這個寶池裡面,我喜歡這個水溫一點,四十度;你喜歡水涼一點,十五度,我感到就是四十度,你感覺的就是十五度,不一樣,太妙了!真正是大眾在一個池子裡頭,各人所感觸的都不一樣,各人所看到的深度也不一樣。我喜歡水到腰,它就是到腰;你喜歡水到膝蓋,它就到膝蓋,沒有看到水有高下,可是我們感覺的、感觸的,他能感觸到。
  所以他後頭一句話說的好,它的水“淨若無形”,清淨。清淨到什麼程度?看不到它的形態,像空中一樣,完全透明,水是透明。但是他們的水跟我們水不一樣,我們水有形,形是個液體狀態,極樂世界的水,應該像我們這邊空氣一樣,能享受到,你看不到,你在這個里面沐浴感受到,真正能幫助你“開神悅體”。“神”是精神,“體”是身體,換句話說對身心都有利益,養身,極樂世界養身到什麼地方?到七寶池。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下一堂課我們從這學起,這一段念老的註解注得很長,解釋得很清楚,我們有一些疑惑,他都給我們說清楚、說明白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