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5年7月13日 星期一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註 第209集--真懺悔是不貳過,懺了再造是欺騙佛菩薩,罪就更重了


摘自淨空法師《大經科注》第209集2015年7月8日講於香港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阇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請看《大經科注》第五百三十頁,倒數第三行。
  【科】庚四、如佛身相
  【經】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 
  念老的註解上說,這兩句。
  【解】“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願來生我剎之人,身相如佛,身皆金色同具卅二相。
  這是再次為我們證明,第三願、第四願,是真的,不是假的。
  【解】此即願文中之第三第四兩願之重述,但更殊勝圓滿,因悉皆如佛也。
  所以極樂世界,我們凡夫,不但是凡夫,聲聞緣覺,乃至於菩薩,權教菩薩,對於極樂世界的境界,都無法想像。我們所謂是出乎意料之外,到極樂世界,我們這個身體換了,這個血肉之軀照顧非常麻煩,每天要飲食,還常常有疾病,還要醫療。到極樂世界有沒有這些事呢?沒有,到極樂世界,我們的體質不是血肉之軀,是跟佛一樣,紫磨真金色身,妙相悉圓滿,這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古印度他們所想像當中,人身體相好,那最好是有具足圓滿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到極樂世界不是三十二相。我們在《觀無量壽佛經》上看到,佛身有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每一種好有八萬四千光明,每一道光明里面都能看到十方諸佛剎土,佛在那裡講經教學教化眾生,以身相作佛事,不可思議,所以這個地方說得好,“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圓滿”,沒有欠缺的。換句話說,阿彌陀佛是什麼樣的相好,每一個往生的人,相好跟阿彌陀佛一樣,沒有絲毫欠缺,這也是不可思議,這也是難信之法。阿彌陀佛的相好,是無量劫修學功德所成就。
  我們的相,與多生多劫修行有關係。人間確實有相好的,叫富貴相,那種相,古人告訴我們的,至少十世,過去生中十世斷惡修善積功累德才能得這樣的相好黃念祖老居士的舅舅,梅光羲老居士,他有廣長舌相,人間很稀有,他的舌頭伸出來,可以舔到鼻子。這佛在經上說了,一個人三世不妄語,就會有這個相出現,舌頭伸出來舔到鼻子他講經表演給大家看,人家對他有信心。
  經上告訴我們,釋迦牟尼佛的廣長舌相,伸出來可以把整個臉蓋起來,這是佛的三十二相,無量劫修成的,我們只要一往生就得到了,所以沒有相信。我們為什麼能相信?第一個,我們深信佛是聖人,決定不妄語,佛說的話都是真實話、老實話,決定不會欺騙人。古聖先賢留下來這些典籍,跟佛菩薩一樣,我們要深信不懷疑,那就是我們的福報。我們對他懷疑,那是我們沒福,他說真的,我們以為是假的,這沒福
  第二個理由,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佛的相好,《觀經》上說的是正確的,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這是一般大乘經上常說的,《觀經》上有數字,身有八萬四千相,實際上,八萬四千不是數字,是代表無量,身有無量相,就是《觀經》上講的八萬四千相,每一個相有八萬四千好。換句話說,即使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圓滿的妙相,紫磨真金色身,跟佛不二,為什麼?這不是我們修得的,我們確實是本有,被煩惱業障覆蓋住了,不能現前,到西方極樂世界,業障雖然有,但是它不會現行。為什麼,它沒有緣?不像這個世界,善惡緣都有,讓你造業。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的煩惱習氣沒斷,叫帶業往生。但是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促成我們會起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沒有這個緣,這是生活環境太殊勝,你所見到的、所聞到的、所接觸到的,都是聖賢菩薩。極樂世界沒有惡人,極樂世界沒有惡事
  ......
  佛法傳到中國,不是偏愛中國。佛法的弘傳,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弟子們四面八方到處去宣揚,有些地方,一百年、二百年沒有了;有些地方三四百年沒有了。印度尼西亞爪哇那個地方,七百年前是佛教,現在佛教消失了七百年了,我們看到很多遺跡是大乘。唯獨在中國這一支;散佈在南洋,小乘,現在還有。大乘在中國。
  我們細心去觀察,中國佛教的大乘,今天有名無實世尊講的五種堅固,五五百年。釋迦牟尼佛在世,戒律成就,“正法時期”;第二個五百年,單靠持戒不能證果。佛陀滅度之後的五百年,單憑持戒能證阿羅漢果
  第二個五百年人的根性,就比不上前面五百年,根性差,那要怎麼樣?要修定,要修禪定才能證果。
  到第三個五百年,禪定也不能證果了,換句話就是說,證果的人沒有了。前面這個一千年,正法。什麼叫正法?有講經的,有聽經的,有修行的,有證果的,信、解、行、證統統具足叫正法正法時期過了之後是像法,像法是相似,就不是真實,相似,樣子上很像,實質上有問題。所以第三個五百年,叫“多聞成就”。這是佛法在中國,你看大乘八個宗興起,多聞,講經、研究、教學,這個風很盛,大乘八個宗,“叢林”就是佛教大學,有老師在教,有很多人在學習,這是“像法”,像法前面的五百年。後面五百年就比不上前面了,真正學習經教的人少了,那什麼堅固?塔廟堅固大家都建塔、都蓋廟,廟蓋得很莊嚴很大,有講經,有聽經的,沒有修行的,依教奉行的人沒有了,證果當然沒有了,所以這叫相似法。
  最後的這五百年,就是二千五百年,末法時期。末法時期什麼堅固?鬥爭堅固,自讚毀他,同修淨土的都批評別人,我這個門能成就,你那個門不能成就,學佛的在家弟子無所適從,不知道跟誰好。現在就是
  現在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二千五百五十多年,叫“末法時期”。末法是有講經,有聽經,沒有修行,沒有證果,就是“末法”。
  講經的人沒有了,聽經的沒有了,法就滅了,叫“滅法”
  這是佛給我們講的,正法、像法、末法三個時期,五五百年。眾生根性也不相同,過去生中累積的善根,遇到末法,佛救不救?佛的慈悲,我們凡夫無法想像,佛慈悲,佛救你,所以為我們開念佛法門
  念佛法門是正法,它沒有什麼正法、像法、末法,它永遠是正法,為什麼?淨土宗有講經的,出家法師不講,在家居士講(夏蓮居居士講,梅光羲居士講,李炳南居士講)。居士講的不少,有人聽,有出家人聽、有在家人聽。真有念佛的,真有往生的,“信願持名”,這就是有修行的,往生極樂世界,他真往生了,那就是證果
  所以淨土宗在今天,你看看,有講經,有聽經,有修行,有證果,它統統具足,統統具足就是正法這個我們要搞清楚。我們搞清楚我們的信心就建立了,真正相信有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度眾生是真有其事。
  在我們這個時代,末法的晚期,夏蓮居居士出現了,為我們會集《無量壽經》的善本。《無量壽經》是最早傳到中國來的,為什麼中國人學習這個本子很少就是這個版本太多了,古時候有十二種,唐宋以後失傳了七種,還剩下五種,所以現在《大藏經》裡面有五種,另外七種有經題、有目錄,書沒有了,就出現在這個時代,所以中國淨土宗,念《阿彌陀經》的人多,念《無量壽經》的人少,原因就是沒有個好本子,五種都讀不容易。
  抗戰結束之後的印刷術,還是鉛字排版,很費時間,很費精力,所以流通量少。印刷術的進步,是在最近這個十幾二十年,有照相影印,大量降低成本,所以佛門的《大藏經》印出來,甚至於《四庫全書》都印出來了,這是現在印刷技術的進步,才有這種方便,古人沒有。
  我學佛的時候,六十四年前,六十四年前台灣的佛教,不是鼎盛,全台灣印佛經只有兩家,台中有個瑞成書局;台南有一家,數量很少、種類很少,我們要想講的經買不到,怎麼辦?只有到寺廟裡面,去借《大藏經》來抄。我記得我還抄過十幾本,可見多辛苦,哪有現在這麼方便?現在《大藏經》可以帶在皮包裡頭帶著走,這電腦方便,《大藏經》全在電腦裡頭,這在以前是無法想像的。
  所以菩薩化身為居士身、化身於法師身,這民國初年還有一些老法師、還有些老居士。
  像談虛法師,從國內到香港來,晚年在香港建立一個“華南學佛院”,在這裡講經教學,學生不少。我到香港來,老法師圓寂兩年了,他的學佛院裡面的同學,我認識十幾個,都能講,多難得!但是怎麼樣?聽經的人不多,講經的人看聽眾一天比一天少,這以後的興趣就沒有了,他就不講了。有少數的寫書,也很難得,我們也歡喜讚歎。
  梅大師通宗通教,他傳法相唯識。台中李老師是他的學生,他講淨土經典。夏蓮老給我們會集這個善本,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個本子出現在世間,世尊末年還有九千年,我們現在是九千年的開端,今年是四十一年還是四十二年,都依這一部經得度,這部經的功德大了。
  我在台中,六十年前,得到這個本子,李老師他得到這個本子,律航法師從山東到了台灣,帶了幾本。老師一看前面的序文,梅光羲大師寫的,他的老師,所以非常感動,將這本書做了個簡單的科判,在台中講過一遍,那個時候我跟老師還不認識。以後我到台中,老師把這個本子給我了,我看到非常歡喜,老師的註解就寫在書上,太方便了,我能看得懂他 ​​的註解,我就發心講這部經。老師說不行,你現在年歲太輕了,這個本子教內有異議,就是有些人不贊成的,他說這個你擋不住。那我就把這個收藏起來了,跟他老人家學《楞嚴》,我到處講《楞嚴經》,《楞嚴》好像講過七遍。
  老師往生之後,我在美國,在箱子裡頭把這本書找到,我把它印了一萬本,把功德迴向給老師。老師這個眉注本在我手上,沒人看見,我這一萬本流通出去,大家都看到了。在美國、加拿大的同學看到非常喜歡,要我講這部經,所以我這第一遍是在美國講的、在加拿大講的,在台灣是講第三遍;我用老師的本子講過十遍。
  以後在美國遇到黃念祖老居士,看到他的註解,他那時未定稿,是用油印印的。油印,現在人聽了沒有概念,不知道什麼叫油印,是把字寫在蠟紙上。這麼一個本子,我得到的是老居士帶到美國就這麼一套,我相信他精挑細選,字都很清楚,不模糊,這一套他送給我了。
  我向他請教:你這個書有沒有版權?他說你問這什麼意思?我說:沒有版權我在台灣翻印流通,有版權我要尊重你,我不敢印你東西。他很客氣,沒有版權,還要我給他寫一篇序文,要我給他題字所以我們第一版就印了一萬冊,還是精裝本,他也非常歡喜,那還是一個未定稿的本子。現在我們用的本子是他的定稿的本子,他修改了很多次,完成這個本子給我們,對淨土功勞太大了,真正做出續佛慧命,為往聖繼絕學,念老真做到了。我們這些年來不斷的翻印,現在我概略的估計肯定超過一千萬冊。
  這個會集本的註解,這都是佛菩薩再來,不是凡人能做得到的。我們展開經卷,讀這個經註,遍遍都有悟處,法喜充滿。們立定志願,一生來弘揚,我還有力氣,我不放棄講這部經,跟愛好這部經典的同修們做交流
  ......
  所以同學要問,怎麼樣消災免難?我們回心向善,把聖賢教育認真學習,學佛的人要持戒,“三皈”、“五戒”、“十善”這是最基本的,你能在這上真下功夫,不能化解災難,也會把災難減輕中國古聖先賢教我們,“五倫”、“五常”、“四維”、“八德”,落實在《弟子規》,落實在《十善業》,落實在《感應篇》;再向上提升,落實在《五種遺規》。佛法大小乘的戒律依教奉行,災難就化解了學諸佛菩薩,亦以大悲心;學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向阿彌陀佛學習。
  阿彌陀佛確實“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沒有任何條件。所想的、所說的、所做的都是利益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佛菩薩知道眾生苦從哪裡來的,從迷惑顛倒,所以他想錯了、看錯了、說錯了、做錯了,感召來的災難,這麼來的。如果他覺悟了、他明白了,把事實真相都搞清楚了,他想的是正確的,念的是正確的,說的是正確,做的是正確的,這真正利益一切眾生,這個是心德。
  我們再接下去看:
 【解】蓋願凡來我剎之人,亦能如我(法藏)以大悲心利益群品,故云“亦以”。
  這經上用的“亦以”兩個字,意思深。
  【解】蓋願剎中人民,皆能如佛視諸眾生等同一體,均發同體大悲之心也。
  這就是阿彌陀佛,我們把一切眾生看成一體,就是自己,所以發的心叫“同體大悲”,“均發同體大悲心”。為什麼憐憫眾生?為什麼幫助他離苦得樂?自、他是一不是二,他受苦就是我受苦,他得樂就是我得樂,這個心就跟阿彌陀佛完全是一樣的。
  學佛從哪裡學起?從佛心學起我們怎麼學心跟佛不一樣,還是自私自利,還是有分別、有執著,這怎麼學也學不像,這個不能不知道我們現在就要從這個地方學,盡可能的把自己向上提升,念念想眾生,不要想自己。什麼是自己?一切眾生就是自己,樹木花草是自己,山河大地是自己,世出世間一切法都是自己。要把心量拓開,像一個佛菩薩。
  夏蓮居老居士晚年病很重,帶著病寫出他一生最後的一本書——《淨修捷要》,想到眾生苦,叫他做功課。功課太多太繁,他做不到,編一個最簡單的功課,就是三十二拜,每一拜裡面帶著有觀想觀想些什麼?就是《無量壽經》的經文。節錄最重要的句子,在三十二拜裡頭完成。這樣一堂功課,大概十五分鐘就做完了,勸大家認真學佛,修淨土法門,最後一部著作。
  黃念祖老居士是他的學生,也是晚年帶著病,他都不能寫了,口說,坐在椅子上,就在家裡頭,聽眾大概五、六個人,拿著《淨修捷要》像講故事一樣,毫無拘束的、詳詳細細一句一句來解釋,講得真好!涉的面很大,大乘、小乘、宗門、教下、顯教、密教,乃至於包括中國儒、釋、道統統都包含在裡頭念公也是最後一個著作。他走了之後,當時有錄音也有錄像,小的錄像機,畫面動盪不穩定,音錄下來了,這些年來許多同學很細心去聽、做整理,把它整理成一本書。這本書對於修淨土的人幫忙可大了,你用最少的時間認識淨土,真正把淨土搞清楚、搞明白。我們這個地方把他做成有聲書,也就是熒幕上有字幕、有聲音(讀的聲音),等於老法師當面給我們講解一樣,非常難得!
  所以這個地方講,“亦以大悲心,利益諸群品”,我們看到這三位大德,夏老的《淨修捷要》;黃念老的《報恩談》(《淨修捷要報恩談》);李老師一生專修專弘,不過一生講經也講了不少部,那是因為同學要求的,他很慈悲,你們想听什麼他就給你講什麼,這大悲心。
  這幾句話說得好,我們再念一遍,“蓋願剎中人民,皆能如佛視諸眾生等同一體,均發同體大悲之心也”,佛發同體大慈,每一個彌陀弟子跟這部經學、跟阿彌陀佛學,都要有同體大悲心。
 【解】如《華嚴經》行願品雲,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看到眾生迷惑顛倒,造作的業習,將來要感輪迴果報,所以就生起大悲心,因於大悲生菩提心,提升了。菩提心是什麼?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我這個講法大家容易懂,“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十個字。從菩提心再向上提升就成佛了,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菩提心不發,成不了佛;成佛一定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從哪裡生?從慈悲心生出來、憐憫眾生心生出來。
  【解】故願來生我剎之人,發大悲心,普利群品。
  十方世界,過去未來,三世十方,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能夠發大悲心,普利群品。
 【解】品者,品類。
  不同的品類,就是我們常講的十法界。除佛法界,下面是九界。九界眾生,九界最高的是菩薩,最低是無間地獄,全都包括在其中。
  【解】利益諸群品,即普利一切種類之無數眾生。
  我們每天有沒有生起這個念頭,我要幫助一切苦難眾生,這個“一切”就是一切種類,無量無邊無數眾生,幫助他們離苦得樂,離苦要離究竟苦。究竟苦是什麼?是六道輪迴幫助他們脫離六道輪迴,離究竟苦,要得究竟樂。竟樂是什麼?是往生極樂世界,得究竟樂我們這一生,就乾這麼一樁事情。來幹什麼?幫助自己,幫助眾生。眾生跟自己是一體的,離苦得樂。
  怎麼個幫助法?佛說苦從迷惑中來的,所以破迷就離苦了。樂從覺悟來的,幫助眾生開悟了他就得樂。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的,就是破迷開悟的,那麼我們今天在八萬四千法門,選擇的是淨宗法門,這個法門保證我們決定成功,其他的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保證,這個法門有保證。
  誰保證?阿彌陀佛保證。我們這個法門,完全依靠阿彌陀佛,要靠定了,不能靠別人。要靠兩個、三個,那個很危險,到後來誰來幫助你?我們一無所靠,只靠阿彌陀佛。他就不能不來,他不來我們沒有依靠這個道理要知道彌陀有無量無邊無盡的大悲心,一定能照顧我們。後面這兩句。
  【解】“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欲”指貪欲。《四十二章經》雲:“離欲清淨,是最為勝。”
  這八個字好,慾望不能有,慾望讓我們迷惑顛倒。慾望讓我們造無量罪業,生生世世脫離不了輪迴,原因在此地。所以欲要離。日常生活適可而止,飯能吃飽就夠了,不必講求口味;衣能穿暖能遮體夠了,不必要華麗;居住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就滿足了,用不著這些高樓大廈。
  釋迦牟尼佛一生給我們做榜樣。他老人家在世的時候,日中一食,托缽;樹下一宿,晚上住那裡?住在樹底下。他們是盤腿打坐,休息是中夜。我們現在晚上十點鐘到兩點,四個小時,佛規定的,這四個小時休息,養神。兩點鐘就起來了,就做早課了。早課都是在定中做,那個時代的修行人,世尊一生沒有講堂、沒有精舍,都是住在露天,住在樹下。我們想到他們的身體好,風吹雨打太陽曬,他不生病,金剛不壞身。我們現在要過他那樣的生活,一個晚上,第二天加護病房去了。沒有這個體力。
  世尊所以養成,十九歲開始。他十九歲離開家,這個生活過了一輩子,他也很隨緣,也不是很固執。國王大臣請他去講經,在宮殿裡講,在花園裡面講,他都答應。講完他就走了,對這個毫無留戀,這是我們要學的。一切適可而止,決定不要奢侈,不要過分,這樣才好。
  《四十二章經》雖然不長,節錄大小乘經裡面四十二段。非常精簡,都是很重要的經文,“離欲寂靜”,“寂靜”就是禪定。
  我們現在很多人看到禪修的,他得不到定,原因是什麼?欲沒離掉,他沒有把這個放下
  “離欲”,就是中國四書《大學》裡面所講的“格物”。“格”就是離的意思。“欲”就是慾望。你看佛陀跟中國古聖先賢,《大學》成書,佛經沒有傳到中國來,在這個之前中國人就有了“格物致知”,離開慾望,人才生智慧,慾望太多了,智慧就沒有了,所以這是最勝,最殊勝的。
  ......
  我們要學蕅益大師,蕅益大師說的好,有人問他:你老人家往生極樂世界,什麼樣的品位你就滿意?他回答是:只要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就滿意了。這個對!我們不要希求,奢望品位高,不奢望品位,自然高,恐怕真高;你有奢望,我一定要什麼品位,恐怕到臨終去不了,那個機會就錯了。只要能去就好,別管品位,為什麼?不管什麼品位,都是阿惟越致菩薩,這個也是不可思議,也是很難想像阿惟越致法身菩薩,菩薩里頭最高的。怎麼會一下就那麼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加持,把你提升的這麼高,不是你自己有本事修成的,不是的!完全是彌陀的恩德。不是彌陀恩德怎麼可能?
  我們對阿彌陀佛要報恩,怎麼報?往生極樂世界就是真報恩這一生去不了,就辜負他老人家了,這個要知道。所以這個是,菩薩利他之行,梵行。
  下面說,能為一切不善之對治,離過清淨,故名梵行。
  由淺而深,那就是我們每天懺悔、改過。
  真懺悔,以前章嘉大師教給我真懺悔是後不再造,就是孔子所說的“不二過 ”我過失一生只有一次,不會有同樣的過失在發生,這叫真懺悔我有了罪過了,晚上作晚課懺悔,第二天在幹,那就是假的,說的不好聽叫欺騙佛菩薩,在菩薩面前打妄語,欺騙佛菩薩,那這個罪就更重了所以“懺悔”的意思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極樂世界不是虛妄的

極樂世界的由來,自性變現出來的,不是阿賴耶。比起阿賴耶,兩個對比,阿賴耶是虛妄,是假的。它是真的,它不生不滅,它沒有變化。壽命很長,沒有變化,那個地方的人不需要飲食,不需要睡眠。那個世界是光明世界,沒有夜晚,也就是沒有黑暗,無論在什麼地方全是透明,大地都放光。 這個世...

熱門文章